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少姝的山水 > 第44章 延熹年间的同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姑娘们面前,小人如休敢打诳语。”赵成言辞凿凿,“彼时有道先生从洛阳回来的时日不长,尚是汉桓帝在位哩!”

“原来是延熹年间的同门师兄啊,失敬失敬!”少姝始信其言,上前朗声作揖。

(延熹:第一次党锢 发生于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延熹【158年六月-167年六月】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六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0年。郭林宗约是在第一次党锢后离开洛阳返乡,所以少姝约摸了一个最早的年号。)

“不敢不敢,”赵成慌忙拱手还礼,“想当年,有道先生讲学可谓有教无类,学生参差芜杂,除了贩夫走卒,也还有不少我们‘这样’的,但投门下者,先生皆不计较出身,尽心奖掖后学。”

少姝不住地应声,眼圈儿不由地泛红了:“我也常听家里的老人们讲,其实先生回乡教学时,丝毫没有什么名士的架子,与乡民胶漆相投,他们自然也不会感到生疏,认为先生难以高攀。”

赵成用衣袖轻拭眼角,仰首一叹:“过去了这么些年,我也终于明了先生的一片苦心:乱世征兆已见,天下即将涂炭,不如就把道德文章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民间,留在这些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朴实坚韧的人心里吧!”

过了片刻,少姝回过神,又想趁此良机不如弄个清楚,便接着问:“方才赵叔讲,那时学生中有不少你这样的,都有些什么人,如今与你还有往来么?”

赵成抚弄着不太长的胡髭,又扳着指头数了片刻,双眸焕然一亮:“除了与我同窗的狐族呢,似乎有一条白姓的蛇精,还有位善长御风而行的管兄,我记得他家就在鹳雀津那一带……”

“御风而行,不就是飞么,”少姝接茬道,“家在鹳雀津,莫不是一只鹳雀?”

“对喽,少姝姑娘所言不差,”赵成笑答,“实为一只鹳雀,不过,如今想来,他们二人同门了一场,却谈不上丁点的交情,遇在一处时总要掐架,活像宿怨不解的冤家对头,我们旁人劝解也统统无用,有道先生可是为此费过不少心呐。”

“但是……”少姝终于憋不住了,“你们为何要专程追随有道先生?”

“有道先生在太学时,被冠以群生之领袖,盖因其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经学造诣罕见其伦。须知,经学虽脱胎于儒学,但其渊源丰裕厚实,在原来儒的基础上是有所更化的,为了通经致用,经师们广泛汲取各家之所长,融汇推演并且巧妙化用,道家之‘道’,阴阳家之‘五行’,法家之‘任法而治’,墨家之‘天德,天意,小康与大同’等等,可谓无所不包啊,修为人身要更进一步,便不能不学,聆听有道先生亲自传授,实为三生有幸!”

(经学:董仲舒献《天人三策》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太学以教于国”,太学作为官方大学蓬勃发展始于此时,两汉以儒学五经为官方教材,经学成为政府培养人才,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学说,“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等理念影响中国文化深远。)

少姝心中有所触动,虽然妈妈早告诉过她,在这山上过活之人,无论烧陶,还是制香,甚或待字闺中者,都是通过日积月累的修行来参悟人生道理的,但她总有些旧调重弹之感。

而眼下,看着曾以为十分熟悉,今日揭开来又一重身份的赵成,她这才下意识地点点头,对妈妈的话有了深切的认同感,在这些人的身后,无不留下了独属于他们的隐秘漫长的不易与欢欣。

听过赵成的求学往事,又思及有道先生坐馆时必定盛况空前,她愈加心生向往,恨不能也“回去”亲眼目睹一番,焦灼迫切,几如百爪挠心。

“狐仙子弟读书用功,其辛苦不足为外人道。赵师傅早年投在郭门下,也是不足为奇的。对了,石屯有位宋老先生,曾给村人们说过一件怪事。”

“什么事?难不成他老人家也收过狐仙徒弟?”少姝自是知道宋先生大名,前不久尹毓川才请他医过伤,这位先生学问渊博,在石屯村开着私塾,虽不是专门行医者,但医理很深,且能断人生死。

“并非如此,宋先生同人说过,他夜半途经一座古墓时,闻得墓中传来鞭打叱骂之声,如‘你们不好好读书,不能明事理辨是非,日后什么坏事做不出?’‘等到触犯天律,后悔就来不及了!’他好生奇怪,这黑灯瞎火的荒郊野地里,是谁在训话?原来是狐族教子,于是称叹我们的用功向学之心,还以此来驱策弟子们呢!”玖儿说完了,推推少姝,“快看前面,多热闹呵。”

(狐仙教子: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卷七。)

三人边行边聊,夹说夹笑,不多时,已快下至源神池边。

不知何时起,沿着一条曲折的石子幽径,忽而现出了长的两排摊位,摊主揽客吆喝的声音渐渐清晰。

很多摊位前,亮起了五色的琉璃灯盏,光华耀亮,吸人眼目。

“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呢?”少姝满脸不解兼具傻笑。

“这是狐市啊,少姝姑娘。”赵成轻描淡写地说着,随她们进入市集,看出少姝是头一回来,心中多少有些诧异,“这边是作生鲜水果买卖的,那边是贩售衣物的,喏,跟前的这几家,是各色金银玉料首饰。”

“这些摊主都是得道狐仙吗?我怎么瞧着有些面生?”少姝只觉得一双眼快要用不过来了,目眩魂摇,心动神驰,怎么自己就像“才从南山捉来的圪狸”,见了什么都是一派新鲜好奇。

(才从南山捉来的圪狸:方言,用以形容某人尚未经见过世面,土包子一样,什么也不懂;圪狸,有一说即花栗鼠。)

“他们啊道行确实尚浅,有些是才刚修得了人形,平日还是在后山的老林深洞中修炼。”玖儿为她释疑,“那些还没得道的狐,仍具兽性,远离尘嚣对他们提升精进是有益的。而已然得道的狐仙,他们坐卧行止与人无异,自然与人们相处会比较方便。至於道行高深的狐仙,那便可随其所好,任他往来了。”

少姝一一记在心头,视线落在那首饰摊上,被一朵小巧玲珑的珠花吸引,精致内敛,与母亲日常选戴的花形有几分相近,不觉脱口问道:“请问这件要价几何?”

对面长得伶俐机敏的小姑娘摊开手掌,微笑着伸开五根手指,翻一番。

少姝哦一声,去袖中摸出钱袋来。

“你这是做什么?”玖儿笑着阻止。

“买东西,自然要给钱呀!”经她一拦,少姝有点摸不着头脑。

“谁稀得你的铜板,人家的物件是要用十口精气来换的。” 玖儿笑得打跌,又凑近珠花仔细打量,还起价来,“这个小玩意儿,你可别欺负我们少姝,用五口气也够够的了。”

闻言,少姝石化当场,见人家摊主小姑娘但笑不语,便知玖儿所言不差,一时之间颇为尴尬;再看旁边的摊位前,还果有人将真气吐出,摊主便麻溜地将所有“收入”悉数纳入一只玉瓶之中,好悬没有惊掉她的大牙。

“倒好个家什,”过了半天,她的目光从那玉瓶上收回来,小心地放回珠花去,幽幽道,“玖姐姐,虽说狐仙们梦中修炼避开了豪夺,却仍有这许多巧取的坎阱呀。”

玖儿忍着笑,正经地摇摇头:“非也,非也。做什么不是要花费精力工夫的呢,不耐烦去采料打磨和雕琢,不如就在此间换来,人世间也多的是以物易物,不过是以我所有,换我所需罢了,两下里你情我愿的,还称不上‘巧取’。更有些利用迷惑手段来采补自身者,好似走了捷径,投机取巧,伤人性命,终逃不脱天道惩罚。”

少姝颔首,觉得有理,一转头,见赵成刚买了一支玉簪,微笑起来。

见少姝定定地看他,赵成也不藏着掖着,大方笑道:“我家老妻钟意的成色,定了很久,碰巧出货了,不如先替她‘拿下’。”

“赵师傅真是舍得哩,给嫂子买东西,用的是你的精气,怕是你这几日的修行都用来博妻一笑了。”玖儿打趣他。

“虽如此说,贤伉俪也是接鲽情深。”少姝称扬道。

(鹣鲽情深:成语出自《史记》,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厚,特别是夫妻之间恩爱。“鹣”,就是中国传说中的“比翼鸟”,雄鸟只有左翼左目,雌鸟只有右翼右目,一雄一雌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飞行。“鲽”,是比目鱼的古称,中国《尔雅》这部最早的字典中解释“鲽”字,说它是“不比不行”的一种鱼,一定要两条鱼紧贴着对方才能行动。)

玖儿又问起那玉簪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