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理宗赵昀已于1264年驾崩,此时的南宋皇帝已经换成了宋度宗赵禥(qi,音同旗)。

说起这个宋度宗,他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此人原名赵孟启,后来改名叫赵孜,过了几年又改名叫赵长源,在登基后才改为赵禥。

其实不仅仅是他,两宋一共历经十八帝,其中有十位在登基之后都改过名,比如宋太宗赵光义就改名为赵炅,宋英宗赵宗实改名为赵曙,宋仁宗赵受益改名为赵祯等等。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改名,并不是因为迷信,反而是‘仁政’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他的名字就成了忌讳,不能说,不能写,更不能提,百姓们若是有人和皇帝名字里任何一个字重名,都是大不敬之罪,是要掉脑袋的。

不仅是百姓,连神仙也要遵守这个规则,大名鼎鼎的观世音菩萨,在唐太宗在位的几十年里,都被称为‘观音菩萨’,就是因为要和李世民的世字避讳。

而宋朝的皇帝相对而言比较体恤百姓,若是名字里的字比较常用的话,大部分都会改成比较生僻的字,而且为了方便大多会改成一个字的名。

宋度宗赵禥并不是宋理宗的孩子,他爹是宋理宗异母同胞的弟弟——荣王赵与芮,因为宋理宗仅有的一个儿子早夭,所以将他收为养子,并先后将其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并在1260年将他立为太子。

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赵禥的出身并不算高贵,他妈是赵与芮府里的一个小妾,因为出身低微,总被正房夫人欺负,在怀了赵禥的时候,还曾被正房夫人逼迫服下了打胎药,但却没有将他打下来,反而顺利出生了。

在他出生之后,因为是皇帝一系中唯一的男孩,所以立刻便被全府上下捧在手心里,但或许是因为在娘胎里吸收了太多的打胎药毒素,赵禥天生体弱多病,很晚才学会走路,七岁了才学会说话,而且智商明显不在线,算是先天性弱智。

即便如此,宋理宗依然视其为唯一的继承人,请了许多的饱学之辈教他读书识字,偶尔还亲自上阵,考校他的功课,但他依然不太开窍,一直傻乎乎的模样,时常将宋理宗气的头昏脑胀。

这样一个智障,要是放在寻常百姓家,可能连喂猪都不愿意让他去,怕他抢猪食吃,但宋理宗却坚定地将其立为一国皇储,准备将偌大的南宋帝国交到他的手中。

前文我们曾说过,时任丞相的吴潜曾坚决反对将这个弱智选为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中其余的子弟为太子,但宋理宗本人当初就是被奸相史弥远从民间找出来继承的皇位,他跟赵匡胤的的关系就和刘备跟刘邦的关系一样,细算起来,可能连远亲都算不上,自然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其他人,于是便顺着贾似道的意思将吴潜贬往外地,从而顺利地将赵禥推上了太子的宝座。

公元1264年11月16日,宋理宗驾崩,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根据《齐东野语》的记载,在宋理宗死后,最开始是要从“景、淳、成、允、礼”五个字中挑选一个作为宋理宗的庙号,最终选定了“礼”字,但有人却说“宋礼宗”与金哀宗原来所拟定的谥号相同,于是便根据宋理宗崇尚“程朱理学”而取其谐音“理”字,最终定庙号为“宋理宗”。

在宋理宗死后,赵禥自然便继承了皇位,是为宋度宗,而贾似道作为他的从龙功臣,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彼之肱骨,再加上赵禥智商本就不高,朝中大小事务便尽皆落入贾似道手中。

贾似道也深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皆是来自于赵禥这个智障,所以在哄他玩乐的方面也甚是用了一番苦心,赵禥也不负他的厚望,荒淫程度比之夏桀商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记载,赵禥在做皇太子时便以好色闻名,成为皇帝之后更甚,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女或者妃子在夜里奉诏侍寝,次日天明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而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以便在有人怀孕后有据可查;而赵禥就创下了一天早晨有三十多名宫妃在合门谢恩的壮举。

不仅如此,由于国家大事都已经落入贾似道的手中,所以赵禥基本不用处理什么政务,当然以他的智商也处理不太明白,但他却依然要批阅公文,因为很多奏折需要由他亲笔批复之后才能下放到朝中执行,为了不出错,贾似道还派人将需要批复的内容提前写好,夹在奏折中,只需要赵禥抄上去即可。

但即便是这么简单的工作,赵禥也不愿意做,在他眼里,这些干巴巴的公文哪有后宫里的温香软玉好玩,于是他便将批阅公文的任务交给了他最宠爱的四个妃子,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自己则每日混迹于后宫之中。

眼见着赵禥如此昏庸,贾似道便彻底放下心来,但抱着居危思安的心态,他也时常在赵禥的面前假装要辞官,以此来试探赵禥对于自己的态度。

以赵禥的智商哪知道他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为了不让这个一心一意为自己好的人离开自己,每次在贾似道主动提出辞官回乡的时候,他都会痛哭流涕,宛如奴仆一般跪在地上乞求贾似道不要离开自己,到后来,更是下旨将其封为太师,允许他每隔六天上朝一次,而且还不用像百官一样对自己行礼,隔了一阵之后,他又下旨将六天上朝一次改为十天上朝一次,并在皇宫对面的西湖边,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贾似道建造了一座硕大的庄园,并根据北宋名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将其命名为“后乐园”。

赵禥的种种举动,让贾似道彻底放下心来,将朝政交给了自己的一众心腹,他则抱着“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在‘后乐园’中声色犬马,纵情享乐。

由于与皇宫隔湖相望,在需要上朝之时,贾似道也不用像其余官员一样早早地起床,而是在听到上朝的钟声之后才慢吞吞地下湖,登上为他所造的一艘小船上,这艘船没有桨,而是系在一条粗缆绳上面,另一端连着一座巨型绞盘,每当他登船之后,十几名强壮的民夫便拼命地推动绞盘,船便如离弦之箭般飞速前进,片刻便可抵达皇宫门口。

时人由此称之为“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平章政事,宋代时期代指宰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贾似道不仅是一位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玩蛐蛐的高手,他所写的《促织经》,从形、色、斗、养等各个方面对蟋蟀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论述,另外还对蟋蟀的生活品性、品种优劣、调养医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研究蟋蟀的专着。

更荒唐的是,哪怕在上朝议政之时,贾似道都要随身带着蛐蛐,甚至还曾发生过蛐蛐从他的袖子里跳出来,蹦到赵禥的胡须上的闹剧。

可即便如此,赵禥依然非常信任他,将全部的军国大事都交到他的手中,本人更是对他言听计从。

在襄阳城被围的五年多时间里,边关的急报如同雪花一般接二连三地传来,但贾似道却将他们尽皆扣押不报,一心沉醉于享乐之中。

但天下毕竟还是有为国为民的清正之人,在襄阳被困第三年时,有一天赵禥突然召贾似道火速入宫,贾似道不明就里,还以为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于是急忙入宫觐见。

当他见到赵禥后,还没等他主动开口,赵禥便指着他大声问道:“太师可知道襄阳城被蒙古人围攻之事?”

这一句话让贾似道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他还以为赵禥突然开窍了,要拿他问罪。

可当他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见了赵禥那双依然呆滞的双目时,他知道是自己多虑了。

长舒一口气后,贾似道面色严肃,盯着赵禥的眼睛开口说道:“陛下,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如今蒙古兵已经退走,这是何人造谣生事?”

赵禥本就是个智障,见到贾似道这个表情,心里顿时一紧,生怕他又要辞官,于是便老老实实地答道:“朕也是听一个宫女说的。”

看见赵禥的样子,贾似道知道他依然还是那个信赖自己的傻子,于是也没过多计较,随便编了点瞎话便将他糊弄了过去,而后命人去后宫将这名‘造谣’的宫女找了出来,在严刑拷打了一番后,将她杀掉。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可以瞒得住一时,却瞒不住一世。

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内无衣甲,外无援兵的情况下献城投降,彻底将贾似道的谎言戳破。

贾似道闻讯后也知道情况不妙,毕竟襄阳所处的位置太过重要,若是元军顺江而下,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打到临安城下,到时候想瞒也瞒不住了。

于是贾似道急忙入朝觐见赵禥,将情况汇报给他,并主动请求带兵去前线“保家卫国”,暗中却联络自己的同党——刑部尚书陈宜中,让他和自己唱一出双簧,在自己提出要去前线抗敌的要求时,主动向赵禥上奏,‘请求’将贾似道留在朝中主持大局。

赵禥果然上当,直接就驳回了贾似道的请求,要求他留在朝中统筹调度,重新布置防线,抵御元军的入侵。

说起来,也确实难为赵禥了,身为一名智障却要被精明的像猴一样的贾似道骗,以他的智商哪怕贾似道明着说我要骗你,估计他都弄不明白是啥意思,更何况贾似道为了骗他,偏偏还要演一出戏。

唉!贾似道啊贾似道,连傻子你都这么骗!你可真缺德啊!

可一家欢喜一家愁,面对着赵禥这种智障,作为他对手的忽必烈估计连做梦都要笑醒。

作为一个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枭雄,忽必烈一直视南宋为心腹大患,誓要灭掉南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宋王朝毕竟立国三百多年,虽然此时已经大不如前,仅仅只是偏安一隅当个土皇帝,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蒙古人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损失却也不小,甚至连蒙哥汗都死于他们之手,想要将其灭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元庭内部,对于征伐南宋也是有着几股不同的意见。

至元十一年(1274年),阿术从前线返回大都面见忽必烈,进言道:“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往昔,失今不取,时不再来。”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帅才,阿术是极为有眼光的,目前的南宋兵力总计约七十万左右,其中五分之一都是老幼病残,可用者仅有不到五十万人,再加上襄樊之战中,吕氏军事集团损失殆尽,余者除吕文德之弟吕文信未曾投降外,余者尽皆降元,能战之兵仅剩三十余万,同时这些人还要负责防守南宋境内的诸多关隘城池,正面战场上恐怕连十万人都凑不齐。

由于阿术一直作为都元帅负责对于南宋的正面作战,所以他的话对于伐宋之战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而忽必烈也在听闻此言后彻底下定了决心,准备对南宋发动灭国之战。

至元十一年三月,忽必烈下令,将去年所置的荆湖、淮西二行枢密院改组为二行中书省,伯颜、史天泽一同担任荆湖行中书省左丞相,阿术为平章政事,阿里海牙为右丞,吕文焕为参知政事,作为灭宋的主力军。

而淮西行省则以合达为左丞相,刘整为左丞,塔出(蒙古人,曾为忽必烈宿卫)、董文柄为参知政事,作为偏师配合作战。

(好多人还是不太明白宋元时期官职的大小,我这里简单给排序一下,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

随后不久,为了便于指挥和调度,忽必烈又下令将淮西行省改为行枢密院,原属人马化为左翼;东川行枢密院的汪良臣和西川行枢密院的也速带儿(纽璘之子)率领兵马担任右翼,与中路的主力军一同进攻。

由于兵力不足,忽必烈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十万人为签军,协同作战。

公元1274年九月,元军进攻鄂州,正式开启了对南宋的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