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213章 废除匠户制度和大明皇家技术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废除匠户制度和大明皇家技术院

接下来的时间,天启皇帝依然专心带着教导营训练,过一段时间就回到现代世界跟艾薇儿和小丽团聚,日子过得紧张又甜蜜。

至于朝廷政务,除了惯例的三天一朝外,都是由内阁带着六部负责处理,在朝廷官员的眼中,天启皇帝仿佛甩手掌柜一般,对顾秉谦、朱延禧等阁老的信任似乎有点过了,难道皇帝又要象以前一样不务正业了?

这种状态其实是文官们最喜欢的,皇帝只管大事,具体的政务由他们管理和实施,手中掌握的权力自然重了。

已经有御史在讨论皇帝是不是受了道家思想影响,要搞什么无为而治,有几个性格冲动的找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黄克瓒,向这位黄老大人提出建议,请黄老大人上奏疏,恳请皇帝继续象以前一样勤政。

有点头脑的官员都清楚,大明能有现在这个良好局面,都是皇帝勤政以后一力改善的,这朝政好不容易踏上正轨了,皇帝可不能糊涂啊,大好局面可不能因为懈怠而毁了。

这些官员的担心不无道理,实在是老朱家的皇帝太喜欢宠信道士了。

现在朝中的清流派官员大多围绕在黄克瓒老大人周围,他们深知皇帝对黄老大人的信重,尚方宝剑都赐给他了,能有这份待遇的只有他和工部尚书徐光启了。

在天启朝十八重臣里,有两位老人,一位是王象乾,今年八十整岁,另一位就是黄克瓒,今年七十六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的大明朝廷就有双宝。

王象乾久在边关任职,北方边关的将领都很尊敬他,围在他身边的大多是武将和北方边镇的文官。

这两个老宝贝堪称一文一武,都是人老成精,在朝廷的影响力非凡,且又都受到当今天子信重。

清流官员们相信,黄老大人如肯出面,他们上的那些奏疏有了朝中重臣带头,必然能引起皇帝重视,恢复之前勤政的状态,别再相信道家的无为而治,这治理天下嘛,还得靠咱们圣人学说。

可黄克瓒知道,天启皇帝可没有宠信道士,也没有搞什么无为而治,通政司送进乾清宫的奏疏,不超过三天就会收到皇帝批复,紧急的第二天就会批复,这样的速度你能说皇帝懈怠吗?

只是平时跟皇帝接触的只有内阁和几位重臣,那些清流官员误解了而已,可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压根没跟那些清流官员解释清楚,只是表示自己会在适当的时候向皇帝面谏的。

另外,他对这些清流官员忠心国事提出表扬,自己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举荐他们出任更重要的职位。

黄老大人只用了两个适当的时候,就把这些清流官员打发了,这些人还倍感温暖,心怀感激,就等着他的举荐呢。

只是,这个适当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解释权在谁手里呢。

黄克瓒人老成精不是白说的,就靠这一手画大饼的手艺行走在大明官场,聚集了一大帮粉丝围绕在他周围。

咱们中华文化果然是渊源流长,现代世界的网红是有传承滴。

或许是清流官员们的奏疏起了作用,天启皇帝在今天的早朝上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废除匠户制度。

这个匠户制度其实不是大明创造的,而是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首创,蒙古人得了天下,把全国人口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等其他游牧民族,第三等是北方汉人,就是那些帮着蒙古人一起打天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方汉人,就是那些南宋百姓。

第四等的汉人身处社会最底层,身份低贱,苦不堪言,蒙古人又将那些有点手艺的百姓列为匠户,成为工匠,并且代代相传。

正是蒙古人的这种残酷剥削和压制才让南方汉人团结起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打败了蒙古人,重新建立汉人王朝。

大明建国以后,在社会统治上却依旧沿用了元朝的民户、军户、匠户制度,这显然是对社会各阶层的一种不公平,其实早就该废除了。

天启皇帝上次废除了军户制度,是因为看到大明的边镇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军户们受到军官的盘剥,已经没有田产,沦落为军官的长工,一个没有财产的士兵,生活贫苦,哪里会有保家卫国的想法?

这也是李自成振臂一呼,会有那么多人跟随的原因,其中就有大量的大明军户,正是这些大明职业军人的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才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所以天启皇帝第一时间废除了军户制度,给那些原来的军户重新分配了田地,让他们成为普通百姓,既解放了他们,又让军官们失去了盘剥他们的理由。

现在提出废除匠户制度,原因也差不多,因为这种僵硬死板的制度已经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匠户制度在短期内确实有增强手工业发展,工匠技术手艺也能有传承,但并不是每一个工匠的后代都喜欢做工匠,适合技术传承,这种制度限制了他们的其它追求,让人压抑,会产生反感。

因为没有上升通道,工匠的后代做得再好,还是工匠,并不能得到阶级的提升,他们根本没有人生追求和进步目标,人生还会有动力吗?

天启皇帝提出的废除匠户制度,不只是单纯的把匠户变成普通百姓,还要成立大明工业总会和大明皇家技术院。

这个大明皇家技术院也是要设置院士制度的,只是规格上比大明皇家工程院低了一级,技术院的院士享受正四品的政治待遇,相当于知府级别,而工程院院士享受正三品政治待遇,相当于六部侍郎。

按照现代世界的官员等级,一个是正厅级,一个是副省部级,都是妥妥的高官。

所以说天启皇帝的这个提议是重磅炸弹,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哪里接受得了?

原来的工匠、底层人士,不用通过科举考试,不用经过战场立功,也能成为上层人士,成为国家栋梁,他们之中的一员,身为既得利益者,自然要排斥他们。

天启皇帝像个二愣子一般,不管底下文武百官的反应,依旧让刘若愚宣读他的提议。

“大明工业总会在各省设立分会,总会设立一名主席,三至五名副主席,皇上提名徐光启担任第一人大明工业总会主席,宋应星担任副主席,其余几位副主席由内阁提名,各省分会的职位设立参照总会,由各省巡抚和布政使提名,报请朝廷批准即可。”

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啊。

刚才还议论纷纷的朝堂上,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咱们这位皇爷,就是喜欢往下扔官帽子,这一扔又是一大片,这,这谁遭得住啊!

不行,咱得经得住诱惑,不能让皇上破坏了规矩,不能让那些草民登上大雅之堂,这是大多数文官们心中最后的坚持。

刘若愚还在继续宣读:“大明皇家技术院每两年进行一次推荐,由各省工业分会和总会分别推荐,由工业总会主持评审,工部、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都察院派员参与评审,评选出技艺精湛、成绩优秀、贡献突出者,由内阁报请皇上恩准,晋升为大明皇家技术院院士。”

朝堂上的声音更安静了,大伙都在心里盘算着,按照这个制度,一个工匠想要成为技术院院士,非常不容易,武官们觉得,这比他们在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的难度也不低啊。

要是能通过这层层筛选、评审,最后能晋升为院士的,怎么着也得有一代宗师的技艺,这样的牛人在大明有吗?

好像没听说过。

这些读圣贤书的,哪知道底层人士渴望进步的上进心有多巨大多恐怖。

还有一些文官还是不满,咱们读书人科举考试才三年一次,凭什么他们这些苦哈哈两年就有一次机会?

殊不知他们内心已经站在了这个制度已经通过的立场。

天启皇帝这回真不是自己贸然提出这个制度改革的,为了此事,他跟顾秉谦和朱延禧谈了一个下午,终于做通了他俩的工作,有了这两位排名第一第二大佬的支持,他才敢干这丢重磅炸弹之事。

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

毕竟在这个时代,让工匠登上大雅之堂,跟干一件天下之大不韪之事差不多了,大明,其实是皇帝依靠着这些读书人来统治世界的。

所以在评选技术院院士时,皇帝必须让文官们全程参与,给他们决定权,这样的话,文官们会觉得他们还是站在这些工匠们的上面,他们是掌控工匠们上升通道的关键人物,这种感觉还是不错滴。

而天启皇帝的用意,就是要让文官参与到工业发展的具体事务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工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思想,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官员们只追求风花雪月诗词歌赋,他就不应该当官,应该去做一个专职文化人。

而大明皇家技术院只要成立了,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必将在民间和工匠这个群体中间掀起惊涛骇浪,原来做工匠也是有出头之日的,也能当上堪比知府的大官,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