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214章 海纳百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废除匠户制度,成立大明工业总会、大明皇家技术院的提议最终还是通过了。

虽然以丁绍轼丁阁老为首的保守派一直坚持反对,但他们这一拨反对派在朝堂上只是少数派。因为这个提议是天启皇帝亲自提出的,光是这一点,武官们就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皇帝几乎天天在亲自练兵,在军队中的威望一天天的见涨,勋贵和武将都很明智的站在皇帝这边,反正他们本来跟文官们就不是一路人。

朝堂上的文官,现在派系很多,顾秉谦、朱延禧、丁绍轼、施凤来、王永光等人都是大佬,各自身边都围着一帮人,还有一帮清流言官跟在黄克瓒黄老大人身后。

当然,除了有派系的,还有部分官员属于散户,无党派,不结盟,这些人自然是追随皇帝的,已经是无党派人士了,再不跟着皇帝走,是不可能在朝堂上混下去的。

近来在天启朝崭露头角的实干派,人数也不少,他们是以工部尚书徐光启为领头人,只有他们这些人从本质上是赞成皇帝这个提议的。

这一年多时间,由于天启皇帝的信重,徐光启提拔了一批实干型官员进入工部。

朝堂上原来一帮打酱油混日子的,现在也转变为实干派了,因为这是天启朝目前的主旋律,即使不是真心赞成的,也不敢当面唱反调,怎么着也要把自己包装成实干派。

这就是皇权的强势,皇权的神圣,真命天子,君权神授。

即使是这些还在坚守儒家思想的少数派,也不能否定君权神授,他们只是为了理念而坚守,孰是孰非,无法一概而论。

但是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是很残酷的,他们这些不符合主旋律的,大概率会在争权夺利中败北。

丁绍轼也是天启朝十八重臣之一,但他却在这次朝会上带头反对天启皇帝的提议,大伙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这丁阁老留在内阁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奇怪的是,事后天启皇帝并没有为难丁阁老。

皇帝最想做的是,让这件事迅速得到落实,而不是搞权力、人事斗争,再说这个提议能在朝堂通过,不一定能在各省各地得到落实。

毕竟让那些工匠登上大雅之堂,是所有读书人都觉得膈应的,即使能评选上院士的,是工匠中的牛人、宗师都不行。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就是这么牛逼,要是东林党还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这件事早就被他们搅黄了,让百八十个文官跪在你面前集体请愿,直白一点叫做逼宫,就问你皇帝怕不怕?

可现在的朝廷呢,内阁首辅顾秉谦是个没有立场的,或者说皇帝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号称帝党第一人,舔起皇帝来,比万历朝的软骨头首辅申时行还要舔。

次辅朱延禧原先是保守派的头面人物,可这位贪恋高位和荣誉,被皇帝那一次次的鞠躬行弟子礼、尊称为师给架上去了,虽然没有当上首辅,可皇帝离开京师一个多月,可是将朝政都交托于他的,这份尊崇,在整个大明都是无与伦比的,夫复何求?

皇帝是弟子,弟子的事就是老师的事,师生一体,这还让朱延禧怎么去坚持保守派立场,何况他以前早就背叛过保守派了,再背叛一次又如何?

再看看施凤来、王永光、徐光启、黄克瓒、张瑞图等大佬,他们都不是傻子,看到朝廷局势在天启皇帝的努力之下一步步变好,大概率是会支持皇帝的。

所以现在的朝廷,天启皇帝的意志不说百分百得到执行,百分之九十总是有的。

皇帝之所以没有为难丁绍轼他们,一是他知道丁绍轼是对事不对人,这人心里还是以国为重的,只是理念不同而已;二是根据他从现代世界看到的历史,丁绍轼寿命不长,要不是他对这些朝廷重臣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命御医每个月给他们检查身体,有问题及时医治,恐怕已经不在了。

天启皇帝特意写了一篇名为《海纳百川》的文章,明发在朝堂邸报上,文中阐明:海纳百川,方成就其浩瀚,朝廷可以容许存在不同政见者,正是因为各种不同政治理念的存在,才会有争论,有辩驳,有竞争,也会有比较,有参照,有监督,这样的政治状态才是合理和健康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为大明春。

这个观点相信天下读书人都无可否定,但皇帝在文中反问天下的读书人,既然一枝独秀不是春,为何现在的读书人却认为唯有读圣贤书才是正途?难道农夫种地、工匠做工、军人在前线为国杀敌就不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单单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就不是单靠读书人就能解决的,读书人可以依靠读书科举,现在还有各种部办学院这些上升通道,获得进身之途,为什么却要扼杀其他人的进身之途?

读书人是不是太狭隘了?

这篇文章若是一般人写的,估计天下会有无数的读书人敢于写上几篇宏文来驳斥他,可偏偏是皇帝写的,站在一国之君的高度,俯视天下,众生平等,万民皆为子民,对国家都有用,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这让天下读书人怎么反对?怎么辩驳?

事实上就连丁阁老看了这篇文章,都呆住了,因为这是个哲学问题,连他也无法反驳。

唉,长叹一声后,丁绍轼胸中涌起一股力不从心的感觉,眼神一阵恍惚,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搞得下人们一阵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丁阁老病倒的消息传到宫中,皇帝也急了,丁绍轼现在可不能死,要不然人家还以为这是皇帝暗中下手弄死他的,自己刚写了文章说要海纳百川,接着丁绍轼就死了,你说天下人会怎么想?

没办法,天启皇帝只能亲自出马了,他当即带着几名御医一起赶到丁府,给丁绍轼检查身体。

御医检查过后,认为丁绍轼元气不足,心脉有痹症,这个问题很难办。

什么情况呢?就是说丁绍轼身体衰弱,应该服用一些大补之药,可心脉有痹症呢,就是心脑血管可能有堵塞,用大补之药可能会加剧痹症,而是应该用活血化瘀之类的药物,可光用活血化瘀药,对心脉痹症是有好处,但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原本身体衰弱可能会加重变得身体衰竭。

这个病症很少见,两头为难,病人又是一位阁老,连皇帝都亲自来了,御医们哪敢随便医治,这个时候不做不一定有错,做了就不好说了,要是治死了,你能说自己没错?

天启皇帝一看御医们没辙,只能他亲自上了,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丁绍轼打上了点滴,在生理盐水里面加了几种维生素,消炎药,还有丹参制剂。

御医们都看傻了,以前他们听说过皇帝在军中亲自给士兵治病,他们都当成是一个笑话,没想到今天自己亲眼见证了。

丁绍轼的家人也在旁边看着,皇帝给丁绍轼扎针时他们也着急,也想反对,可这位是谁?

皇帝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怎么反对?

再说皇帝怎么会当众加害臣子?这么多人看着呢,那些御医都没有阻止皇上,他们更不敢啊。

丁绍轼的夫人和小儿子看得那叫一个焦急,他夫人是担忧丈夫的身体,他儿子是担心皇上要真想弄死他父亲,他们这些旁观者会不会被一起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