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218章 袁崇焕的平辽十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夜笙歌的天启皇帝,引得朝廷大臣连连递上奏疏,规劝皇帝要保重龙体,但没有哪个言官敢说一句皇帝昏庸无道。私下里都不敢说。

这倒不是因为如今的天启皇帝太过强势,大明的御史言官向来不怕这个,实在是皇帝并没有因为夜夜笙歌而荒废朝政,甚至连教导营的训练都没耽误过。

京师的文武百官们都很疑惑,咱们这位皇爷,身子骨真是铁打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对劲,绝对不对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打的也不行啊!

递进大内的奏疏如同溪流入海,无声无息没有回音,做臣子的,总不能死皮赖脸的,盯着皇帝的这些隐晦私事掀起波澜吧,就是海瑞在世也干不出这么莽的事。

时间长了,这件事渐渐消停,文武百官从规劝到习惯,从习惯到八卦,渐渐的兴起一股纳妾风潮。

并且他们纳的,大多是来自江南的佳丽。

美女是一种资源,这在任何时代都一样,而京城这种地方,不管任何时代,都是美女比较集中的地方。

因为京城是权力和财富的集中地。

内阁首辅顾秉谦是昆山人,老家就在江南,纳一房江南娇妾没有一点难度,甚至比皇帝选秀女更简单容易。

内阁次辅,帝师,朱延禧,也追赶潮流,纳了一房来自南直隶的娇妾,据说只有十五岁,姿容艳丽,把次辅大人迷得总是迟到,时不时的站起来捶捶老腰。

这两位都做了,其它大臣们也不甘落后,如此风流韵事,呃,不对,风雅之事咱们自不能错过。

田尔耕和王体乾将这些消息报进宫里,天启皇帝也是哭笑不得,这让他怎么说,总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你皇帝大手笔,秀女一次选三百个,大臣们不就是纳了个小妾,你有什么资格去说他们?

总不能说朕年纪轻火力壮,朕有双修秘法,你们这些花甲之年的老头子有什么资本?

一树梨花压海棠,绝对是风雅,副作用是折寿,就问你怕不怕?

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也不能反过来劝臣子们要保重身体,要节制,这话没法说啊?

就算你说了,谁听啊?

京师的这股奇怪风气,皇后张嫣也知道了,顿时愁眉苦脸的,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一起讨小老婆,这种事日后必定会被史官写进历史,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

张嫣觉得这件事自己必须要管,本来这种事应该由太后来管最合适,但是现在的皇宫里面,根本没有可以管皇帝的太后。

天启皇帝的生母早就去世了,他名义上的养母李选侍早就搬进冷宫去了,乳母客嬷嬷去年就被驱逐出宫。

他老爹泰昌帝的正妻,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泰昌帝就当了一个月的皇帝,根本来不及立新皇后,所以现在的大明皇宫,没有哪个女人有资格做太后。

这样简单的后宫关系,张嫣管理后宫是方便了,但现在遇上这种令她为难的事,她多希望有一个强势的婆婆,可以令自己的丈夫行事不像现在这般无所顾忌。

说心里话,张嫣和现在的天启皇帝很恩爱,皇帝时常宠幸她,夫妻感情好得蜜里调油,还让她生下儿子,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儿子就是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她将是大明未来的太后,名正言顺,不带一丝疑问的。

她的人生已经圆满得不能再圆满了,夫复何求?

可谁让他丈夫是个不消停的主,居然在京师带起了一股纳妾风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家也是。

张嫣不知道的是,她那不消停的丈夫,在今天的早朝上,居然又扔了一颗重磅炸弹。

今天的早朝,本就不平静,辽东的宁前兵备道袁崇焕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平辽十策。

在唐山练兵的丁守中也上了一道奏疏:平辽兵事准备。

丁守中给朝廷上奏很正常,作为天启皇帝一手提拔的军事重臣,前兵部运粮官,现兵部练兵司郎中,挂兵部侍郎衔,唐山十万新兵的练兵大臣,向朝廷递上述职报告,确实很正常。

朝廷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兵部上上下下花了很多心思,为的就是练出一支强军,能克制建奴骑兵的强军,所以丁守中写的平辽兵事准备,实属中规中矩。

练兵,囤积军事物资,都属于兵事准备。

引起群臣争议的是袁崇焕写的平辽十策。

这个袁崇焕,之前并不出名,算是东林党的外围人物,但是颇受蓟辽总督孙承宗的赏识,孙承宗任蓟辽总督后,将他调至帐下听用,并且一步步将他提升为宁前兵备道。

实际上现在大明的辽东前线宁远城的军政事务,全部由袁崇焕一手负责,孙承宗大多是待在山海关的。

按照袁崇焕的说法,朝廷对建奴实行的围困封锁已见成效,朝廷现在应该加大力度,把建奴放弃的锦州、松山、杏山等城池重新收复,重新修建修整,一步步向东拓展,一步步压缩建奴的生存空间。

虽然建奴骑兵凶猛,但面对大明的坚城巨炮,严阵以待,建奴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攻破坚城,以骑兵强攻坚城,只会让建奴损兵折将,而加大建奴的损失,不就是朝廷的目的和胜利吗?

况且现在建奴和漠南蒙古部落的关系不和,大明完全可以用这种步步为营逼迫建奴和蒙古人去争抢地盘,争抢生存空间,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两败俱伤,得利的就是大明。

不得不说,这个袁崇焕是个能忽悠的,他的这些言论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满朝文武受他影响被他感染的绝对不少。

以前朝廷国库空虚,也要硬撑着实行围困封锁建奴的国策,现在朝廷有点积蓄了,更别说皇帝的内帑了,据说比国库富裕得多,所谓财大气粗,大臣们觉得朝廷现在的腰杆子硬了,是时候找建奴讨回血债了。

朝堂上议论纷纷,大多觉得袁崇焕所说颇有道理,步步为营颇为稳重,压缩建奴生存空间,逼迫建奴和蒙古人决战,实乃一石二鸟之妙计。

天启皇帝暗自感叹,袁崇焕这个嘴炮还真有几分功力,怪不得孙承宗对他也是青眼有加,可他很清楚,就算大明不逼迫,建奴接下来的战略,也是要和漠南蒙古部落决战。

建奴只有打服蒙古人,收服蒙古人,得到蒙古大量兵力的补充和加入,建奴的军事力量才能达到征服天下的高度。

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皇太极的军事水平并不比努尔哈赤差,皇太极征服天下的野心甚至比努尔哈赤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