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219章 谁是皇太极的软柿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谁是皇太极的软柿子

以前大明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大臣们尚且不管不顾,也要在辽东前线弄出点收复失地的壮举,更何况现在财政宽裕了。

可天启皇帝并不想把这点为数不多的银子扔进辽东这个无底洞中。

丁守中在唐山训练十万新兵已经花费甚多,只是这支军队根据丁守中的练法,对游牧民族的军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将来可以用作北部边镇的守军,换下日渐糜烂的现有守军,皇帝才决定投资。

作为皇帝,其实也如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将公司有限的资金投资到恰当的地方,投资失败,公司可能陷入困境,投资成功,公司就蒸蒸日上。

所以即使大臣们大多对袁崇焕的平辽十策评价甚高,皇帝依然不为所动。

“朕观建奴虽然有点混乱,但如果大明此时去挑动前线矛盾,正好给了皇太极攻打我们的借口,他顺便可以用一致对敌的借口整合建奴内部的军事实力,然后用打败大明的胜利来竖立权威,成为建奴真正的奴酋。”

“除非哪位爱卿可以立下军令状,确保大明的军队可以在辽东前线战胜建奴,否则朕决不会同意袁崇焕的所谓平辽十策,在朕看来,这个袁崇焕对军事理解不深,有点夸夸其谈罢了。”

“国库现在只是稍微宽裕了点,你们就想干大事了,须知大明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把这点银子扔进辽东,却不一定能听到什么响声,然后咱们再勒紧腰带过捉襟见肘的日子吗?”

皇帝这一番话,讲得甚是有理,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群臣都在思索,那几个跟袁崇焕一条心的官员也不敢随意出声了。

说到底,他们只是臣,不是君,没能站在君主的高度上考虑问题,细想一番,皇太极确实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竖立自己在后金国内部的权威,关键是大伙对大明的军队没有信心,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军队在建奴面前,还真是一只软柿子。

此时皇太极正想找一只软柿子捏一下,大明就巴巴的送上去,是不是有点傻?

回过头再去看袁崇焕的平辽十策,似乎变得有点鸡肋了,因为袁崇焕只是提想法喊口号,没有能实际取胜的把握,没有讲如何打败建奴的干货。

其实熟悉袁崇焕的人知道,他以前没带过兵,也没有领军作战的经验,只是喜欢出风头,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个嘴炮。

在袁崇焕看来,如果朝廷支持他提出的平辽十策,那他必将受到重用,升官是妥妥的,先把权力拿到手,然后再去想怎么跟建奴打。

如果偶有小胜,则可运用春秋笔法大肆渲染,那他加官进爵稳稳的。

如果打败了,也无所谓,反正败在建奴手中的大明官员多的是,到时候找几个背锅侠,他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你说这种生意做不做得?

至于国家实力的巨大损耗,袁崇焕大概率是没想过的,因为那是皇帝和朝廷重臣们需要考虑的事。

他们这一个层级的官员,大概以为皇帝的内帑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财,咱们的任务就是帮着皇帝花钱,顺带往自己口袋里装一点儿。

明末的官场腐败,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几个官员真正为国家利益着想。

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官员确实有,远的不说,近的有于谦、海瑞、张居正·······

可他们哪个有好下场?

因果相承,之前的朱家皇帝犯下的错,终归要他们的后代子孙去承受后果的。

现在的读书人,只是在读书时还在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旦进入大明官场,就会成为某个利益集团中的一员,读书时的想法只能抛在脑后。

就象东林党人,嘴里说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心里想的却是要掌控更多更大的权力,为此不惜打击排挤异己,掀起党争。

东林党的理由冠冕堂皇:只有掌握更多更大的权力,才能实现政治抱负,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这是以天下为己任,政治绝对正确。

可他们实际干的事呢,却是在为利益集团保驾护航,当然,这些事肯定只有东林党内的绝对核心人物掌控,外围那些冲锋陷阵的御史言官依然觉得他们负有神圣的使命感,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时间久了,享受到各种党派利益,进入政治漩涡,以后再也难以抽身了。

在明朝这个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官场,站错队抱错大腿往往下场很惨,现实会逼迫每个官员抱团取暖,陷入争斗。

而现在的天启朝,似乎已经摆脱这个政治怪圈,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重,内阁成了皇帝真正的助手,顾秉谦、朱延禧也不是善于搞党争的,关键是皇帝不允许朝堂上再出现那种党争怪象。

天启朝的十八重臣反而更注重实务,朝廷中央是这种风格,省级政府机构也不敢乱来,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了,下梁自然不敢歪,你要敢歪,就失去了当下梁的资格。

官场风气正了,大家伙把精力放在正事上,争取任期内做出点成绩,考核时获得好评,能名正言顺地拿到一份丰厚的奖励。

这也是每个官员必须努力争取的,因为关乎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面子。

如果哪个官员政绩不佳,考核成绩不好,不但拿不到奖励,在官场中也挺不起腰杆抬不起头,顶上一顶无能的帽子,将来还有前途吗?

天启皇帝制定的这些政策就是一个连环套,把所有官员都套进去了,你想进步,想出人头地,必须做出成绩,而那些还想搞关系混日子的,即将进入淘汰倒计时。

能考中举人进士的,没有一个是傻子,这点事情都能看得明明白白的。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皇帝的权威就愈加突出了,因为只有皇帝才是最终裁判,才有最终决定权。

所以现在天启皇帝否定袁崇焕的平辽十策后,朝堂上的绝大部分官员不再纠结这个平辽十策究竟行不行,纷纷发言支持皇帝的决定。

袁崇焕虽然受到孙承宗的赏识,但是这辈子估计是出不了头了。

因为皇帝对他的结论是夸夸其谈的嘴炮,还差点帮了皇太极的大忙。

已经有御史站出来弹劾袁崇焕,建议将他调离辽东前线,以免坏了大明封锁围困建奴的国策。

远在皮岛的毛文龙忽然觉得自己心情放松了许多,似乎外面的恶劣天气也不再那么讨厌了。

毛文龙刚接到由登莱巡抚袁可立转交的一份皇帝密旨,皇帝要求他加强和朝鲜的联系和合作,接下来皇太极肯定会攻打朝鲜。

因为皇太极现在急需找一个软柿子,如果大明不凑上去,那么符合软柿子这个形象的只有朝鲜了。

相比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对于初登汗位的皇太极来说,朝鲜人显然更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