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湖州,一座规模不大,老旧一些的的宅院中,一女子正在院中看着眼前的账本。此地是沈家的宅子,也是他们的本部。

以沈家的经济实力,除了皇宫以外任何一家宅院他们都买得起,为何要居住在这座不显眼的旧宅,其实这就是沈家掌舵人沈万三的过人之处。

沈万三本是流浪汉一名,身无分文,在元末那个动荡的年代四处逃荒。

说起来跟朱元璋似乎很像,二人都是孑然一身、毫无家底。按理说这样的人不是悄无声息的死去,就如朱元璋那般加入某个起义军混碗饭。

但沈万三不一样,他选择了动荡年代最难的一条路——经商。

我们都知道,战争时期的生意是不好做的,尤其像沈万三这样的‘私企’,况且他那时候连私企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个体户。

不过事实证明天才只需要一个舞台,沈万三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思维,硬是在动乱中扎稳了脚跟。

与朱元璋一样,不断发展壮大。等到大明建朝之时,沈家俨然已是江南富贾。刚建朝的朱元璋不仅要封赏功臣,还得征战北元,靠着劫掠的银两勉强支撑。

等到老朱要修京师皇宫时候,几乎没钱了。可一个王朝如果连首都、皇宫都建不起来,可不是个好兆头。

于是,沈家出马了。举大量资金与朝廷合作,共同修缮了京师应天,而朱元璋也给了沈家生意上的绿灯。

因此,沈家从这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富商。

随着大明王朝的稳固,朝廷已不再需要且也不能与一个商人有合作,这有损老朱的威严,也与重农抑商的国策违背。

沈万三审时度势,将大量长江以北的生意放弃,收缩经营范围,自觉退居到江浙一带。而且特殊时期从朱元璋那里得到的优惠政策也随之淡化,逐渐消失不再。

沈家的及时抽身和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们得以保全。否则以老朱吃大户的性子,怎可能放任他们富可敌国。

再后来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尽管沈家已经克制了很多,但他们的生意还是稳步发展,不过朝廷却没有理由再动人家。

因为商业经济是社会需要的,如果这个王朝容不下商业发展、容不下商人,那么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是严重的自我打击。

沈家也很识趣,无论生意做的多大,他们都不会染指政治,因为他们知道政治与经济挂钩,那就是他们沈家覆灭的前奏。

因此,当朱允炆向沈家抛出橄榄枝后,本以为沈家高层会上赶着来,不曾想人家老太爷沈万三直接将此事压了下来,告诉孙女沈芸就当没有发生过。

可怜朱允炆这个二傻子还在苦等,只能说他还是不够了解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

不过最近半年来沈家遇到了生意上的瓶颈。严格来说是他们内部出现了分歧。

沈家创始人沈万三年轻时艰苦创业,加之战乱年代,一直未成家。直到后来朱元璋巩固了南方,他才娶妻生子,树立起沈家。

婚事上的迟缓自然导致他家人丁少,不过还是有了三个儿子。沈万三中年得子后自然极为宠爱。

这种宠爱让他的儿子们没有他那样的生意头脑,可以想象的到,这种事儿跟朝代没关系,现在不也是这样吗?

老二倒是还可以,虽说比不上他,但在商人中也是佼佼者。不过身体欠佳,重金找了多位名医,也都束手无策,已经离开人世。

沈万三发愁了,自己已经老了,指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可这份家业得传承下去,奈何没有一个成器的儿子主得了事。

其他两个儿子好酒、好色、好赌,身体早被酒色掏空,子嗣自然也不旺。不过幸好他们自己知道商人地位低,不招惹是非,否则沈家早就被祸祸了。

沈万三又审视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孙子,结果不禁摇头,几个孙子比他爹还不成器,除了会花钱外,其他事一律不会。

倒是沈芸这个孙女,自小他爹身体不怎么好,没人管,大多数时间跟在爷爷以及一众掌柜的屁股后头,对商业上的事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竟然自学成材了。

这让沈万三欣喜不已,虽遗憾沈芸是个女子,不过有总胜过无。

在沈万三的栽培下,沈芸逐渐成长了起来,如今已经算是除沈万三外,沈家真正有本事的生意话事人。

当然,她之所以能掌控生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爷爷沈万三还活着。如果沈万三一倒,无论沈芸有多么大的本事,沈家都没有她一席之地。悲哀且无奈的现实。

先前沈芸遇到朱允炆那次,就是她的两个叔叔想要借着婚事将她赶出沈家,她才外出暂避的。

而她的父亲,在她回湖州后不久就去世了。沈芸悲伤的同时也能喘口气,借着守孝三年的事暂时拒绝了烦人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