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345章 将目标放在南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有了,人自然不愁。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朝廷能够发工资雇佣他们干活,这简直就是恩赐。

穷苦百姓一年到头也挣不上几个银钱,虽说朱允炆改革土地,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但大多百姓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这点朱允炆也没办法。

因为牵扯到土地权属问题,只能适应现在的时代,缓慢发展。要知道真正的土地改革一直到建国后才进行的。

所以,当朝廷发出告示,报名的人争先恐后,这些人无一不是穷苦百姓。

劳动力解决了,钱也有了。朱允炆不再等待,大孤山铁矿正式开采。

采矿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唯一要提的是这座矿在挖开土层后,露出它的真面目。看着面前这座‘铁山’,负责的官员、军士以及矿工都惊呆了。

不过震惊过后就是喜悦,因为这样的铁矿确实好挖,火药炸一下,铁质松动。又是在露天,危险性还小。

因此,在铁矿开采不久,源源不断的生铁便运往京师。

一部分给了研究所,军械的研究不可停滞,这是关乎大明安危的。强国强军思想朱允炆贯彻的很彻底。

一部分则是运往工部,由工部负责打造农具、器械、厨具等一切关乎民生的东西。这样一来,也致使市面上的铁器价格下降,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是福音。

沈家如今没落了。在沈芸脱离沈家后,沈家兄弟开始掌控生意,以他们的经济头脑,自然只有亏本的份儿。

加之商场险恶,各商人之间生意竞争,不断有沈家生意被其他商人吞并瓜分。曾经叱咤大明商场的沈家如今已风烛残年,宛如一匹瘦死的骆驼般只剩下骨架,没了皮肉。

接下来朱允炆就是攒钱。因为他要做的事太多,也太费钱。所以,在大孤山铁矿开采盈利后,朱允炆真就再未动过库银。反而将所有赚取的银两全部存入库房,大明的户部在短短几年就达到了惊人的2800万两,富得漏油。

不过古人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世上不可能只有风调雨顺,还伴随着天灾人祸。

在整个大明高速发展了几年后,大明迎来了考验。

咱们先介绍一下如今大明的情况。

内部,大明在推广了玉米后,整个北方的百姓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饿殍遍野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当然了,贫穷还是随处可见。

官场,在朱允炆推行了内阁制几年后,内阁官员的品衔虽不高,不过百官逐渐也发现,皇帝的一些决策皆出自内阁之手,这就意味着内阁有一定的实权。

因此,现在臣工不再以追求侍郎、尚书等高官为目标,而是入阁。因为在大多数官员的想法中,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名留青史更为重要。

外部,北方现在和平安宁。瓦剌被消灭后,下面的部落分崩离析,又变回最初的样子。

鞑靼虽还在,乃尔不花借机有心要统一草原,可无奈自身实力收到重创,力不从心。况且经此一战,鞑靼内部一些人也蠢蠢欲动,不安定的因素迫使乃尔不花无法集中精力忙活统一大业。

与北方的安宁相比,南方却麻烦不断。

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洪武年间的海禁并不是彻底关闭出海,而是减少海港,对渔民的打渔作出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以防止海盗、倭寇的劫掠。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渔民不出海,倭寇们没有目标后开始找上门。广西、福建一直到浙江、江苏一带都有倭寇的踪迹,当然广西、福建沿海一带最为猖獗。

而且在倭寇的不断刺激下,云南边陲的安南也跳了出来,不断制造摩擦。他们惧怕的沐英已经死了,看着倭寇对明朝不断挑衅,而明朝似乎拿这些海上的强盗没办法,安南不免也蠢蠢欲动。

不过朝廷官员对于这些情况却只是轻拿轻放,因为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沿海地带瘴气丛生,被定义为不毛地带。

且这些地方人口并不像中原和江南那般聚集,经济也不发达,在此时是用来流放有罪之人的地方,如流放崖州,就是把你扔到海南。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沿海地带粮食产量不高。本就靠近大海,提让盐分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况且如云南、福建这些地方山多林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也少。疯子有幸去过福建、江苏、河南等地,鲜明的不同之处就是福建确实山林很多。

拿江苏淮安、扬州等地来说,此地地势平坦,疯子沿着京杭大运河驱车约3个小时,见到的全是良田沃土,可想此地农业发达。

而像福建的古田以及着名的土楼周边,山林茂密、草木丰茂。沿着高速进入,你会发现不停地穿越在山林之中。公路每隔几公里就是高架桥,蜿蜒曲折。若是靠人徒步,着实不易。

而此时交通条件还不像后世那般发达,就算受到倭寇侵扰,他们也越不过这些自然障碍,顶多就是在边缘骚扰,对大明的发展构不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