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346章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6章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不过朱允炆的目光可不像朝臣那般局限,作为后世来者,他深知沿海经济的重要性。

可以这么说,大明要想人人吃饱饭,以中原、江南的产量完全足够,毕竟此时人口估计还未达到亿的概念。

可要是想兜里有钱,还得发展沿海地区。

因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华夏人口才约摸四亿人。

谭嗣同有句诗就描述过,‘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而且在一些影视剧中也常能听到这样的台词:对于列强入侵,四万万同胞不会答应。

由此可见,在经过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人口才达到四亿。而明初经过元朝的苛政可杀伐,以及民生问题,人口数量估摸着也就几千万。(此为推断,有大神知晓准确数字的,可以告知疯子,疯子也涨一下知识。)

但就是这几千万人,在这个时代能吃饱也不是易事。好在经过朱允炆领导,勉强看到了吃饱的希望。

要想再发展经济,让百姓过的富裕,那就必须要依靠沿海地带,因为这个世界是联系的。

资本在三四百年后会渗透到中土,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论怎样的闭关锁国都挡不住。

与其让西方资本渗透,还不如主动出击,对西方实现资本掠夺。注意,资本掠夺可不能等同于战争。

抛开这些暂且不论,就拿倭寇而言,朱允炆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在永乐时代,必须要将后来的小日子扼杀在摇篮中。

现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明已经从开国之初的穷困中走了出来,变得更加强大。不单单以军事来论,而是整体。

“沿海一带近来有没有折子上奏?”这一日朱允炆问内阁杨荣。

“回皇上,有。内容还是一如之前,请求朝廷出兵镇压倭寇。”杨荣回道。

“嗯,倭寇之患确实得解决,否则我沿海百姓永无安宁。”朱允炆有意道。

杨荣闻言,听出了朱允炆的意思。不过他并未多言,而是静静地听着朱允炆接下来的话。

“朕记得你就是福建人,你对此事怎么看?”朱允炆见杨荣不说话,随即问道。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臣幼时就听闻有渔民百姓村落受到倭寇匪患。为了防止此患,朝廷下令禁海。不过此举并未让倭寇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侵扰的更加频繁。

根据当地官员上报,如今倭寇已不再满足于海边一带,而是深入腹地进行杀略抢夺,若是放任不管,恐有损我大明声威,臣以为倭寇得剿。”杨荣说道。

“呵呵,你这个滑头,明知朕已有剿倭的意思,还给朕加上一顶大明声威的帽子。怎么,难道之前倭寇横行了几十年,就没有损我朝威严?”朱允炆笑道。

“皇上圣明。”杨荣见朱允炆拆穿了他的想法,也不畏惧,躬身施礼说道。

“对了,你的那位学生出师了没有,朕想让他跟着去历练历练。”朱允炆话题一转说道。

“如云聪慧,又深得皇上教诲,今已可为皇上分忧。不过一直缺少机会历练,理论联系实际才可感悟的更深,有实践的机会历练最好不过了。”杨荣道。

“好,那这次就让他跟着出去,学一学东西。”朱允炆道。

对付倭寇不同于元人,在所有人的认知中,倭寇属于强盗、山匪系列,就算近几年侵扰严重,也顶多算是规模较大的土匪,不能与元人的有组织相提并论。

因此,就算朝廷准备剿匪,也是派部分军卒前去即可,谈不上出征。

不过朱允炆显然轻易不出手,出手不简单。他主张要打就得打大的,不仅消灭倭寇,更要借机断了他们的老窝。

对此,朝臣除武将之外,均对此决定持反对态度。

“皇上,好战必亡国啊。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皇上圣明,使得天灾减少,迎来太平盛世实属不易,怎可再妄动干戈。”有官员说道。

“况且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有强盗犯我,御敌击退即可。怎能因此大动干戈,有伤人和,于自身也无利。”有文官劝阻道。

“无稽之谈。还好战亡国,要是没有我大明将士的浴血奋战,你们能与朕站在这里君臣相论?如果不是先皇当年南征北战,何来如今大明百姓安居乐业?”

“大明是礼仪之邦不假,不过朕认为礼那是相互的,人敬我一尺,我尊他一丈。

朕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我大明的态度。”朱允炆大声说道,声音回荡在奉天殿中,方才说话的官员禁不住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