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永生回忆 > 第218章 避世与逃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侯永年三兄弟纷纷上前道贺,随后起身离开小酒馆,特意给我和张奀留出了说私密话的空间,以解我对亲人的思念之苦。

接下来,张奀为我讲述了从我离开家乡一直到现在,发生在亲人、族人身上的所有事情。

道士爷爷的道观,我曾去过好多次,我很喜欢那里。

道观位于一个独立的小山峰上,峰顶的面积不大,却被道士爷爷开垦出了数块农田,种植有稻谷蔬菜等农作物。

农田边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虽清澈见底,却不能直接饮用,不过,道士爷爷有的是办法,我曾见他往里面倒入一些神秘的白色粉末,随之,那原本酸涩的池水就变得甘甜可口了,也可以用来灌溉浇地了。

小池塘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溶洞,空间不大,只能容我半蹲在里面。

为什么用‘半蹲在里面’衡量它的空间呢?只因,我曾半蹲在里面躲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

峰顶上,除了张家人帮助道士爷爷建的小道观之外,再无其他建筑物。说是道观,只因那是道士爷爷的居所罢了,其实,那就是两间低矮的石砌小屋,当夏秋季节草木旺盛时,那两间矮石屋甚至会被草木掩盖得看不见屋顶。

我曾感到十分好奇,道士爷爷的小道观为什么要建得那么矮?那样,岂不会非常燥热、局促?后来我才知道原因,原来那是大爷爷和道士爷爷特意而为之的结果,小道观的存在就是为了以备不测,给张家留得一条后路。

大爷爷的性格坚毅而果断,自肖恩父亲和科西嘉叔叔带我离开张家屯之后,他当即派出三叔到邵武城收集北方的战情,同时,还将家族里所有金银首饰、铜板银锞收集起来,命人带到邵武城全部换成稻米,并联络我母亲和三婶娘家等亲戚。

只是,外公等亲人却执意随族人同行,没有响应大爷爷的照应,母亲和三婶虽有万般不舍,却只能黯然垂泪,从此,双方再无音讯。

此后,大爷爷将张家男女老幼分为了三组。大哥带领青壮汉子最多的一组来到小山峰上,他们先是将道士爷爷的小道观彻底拆掉,然后,在道观原址上架起离地半米高的地铺、窝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个小山峰改造成张家人的藏身之所,拆除道观是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那些半米高的地铺、窝棚,则是张家人以后的容身之所。

大哥这组人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另外两件事,首先,就是不断扩展那个小溶洞的空间。他们利用石锤、铁钎不断凿打了整整一个月,把小溶洞变成了可容纳三名成年人的洞穴。洞穴设计得十分巧妙,地面上先铺以碎石,其上再铺以十公分厚的木炭,最上面则是晒干的芦苇编制而成的草席,以后,这个洞穴将用作粮食、木炭等物的储存之所。

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晒制、编织由第三组人送来的藤蔓、青葛。历经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编出了三条十丈长的软梯,这三条软梯能从小山峰顶首尾衔接垂到山底。

当张家人不得不退到小山峰上时,鬼神愁的那道山梁将会被凿断,届时,这三条软梯就是进出小山峰的唯一道路。

第一组人使用的木炭和草席,就是第二组人的贡献。第二组人由大爷爷亲自带领,他们要不断处理买回来的稻米,通过磨粉、蒸制、敲打、晾晒等工序,将稻米制成可以存放很久的年糕,同时还要烧制木炭、编织草席,这些木炭不仅可以令山洞更加干爽,还有防潮除虫的效果,当面临最危急时刻时,还可以用来煮食烤火,是万万不可短缺之物。

除此之外,第二组人还要处理第三组人捕捉回来的猎物,他们要将猎物宰杀、剖洗,再煮至七八分熟,然后晾晒成肉干,汇同年糕、木炭、草席等物一起送往山顶,作为储备食物。

第三组由我父亲带领,他们是捕猎和侦查小组,这组人的人数不多,三人一组,一共三组九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捕猎,顺带打探消息、探查周围异情。

第三组人的任务很明确,无论野兔还是毒蛇,无论河鱼还是青蛙,一切可以食用的动物都不能放过,同时,他们还要收集山药黄精、藤蔓青葛等物,这样说吧,就是一切可被利用的东西都不能放过。

大爷爷已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都想到了,并尽力做好万全准备,所以,当三叔传回来蒙古人渡过长江、攻入临安城的消息后,张家人于一夜之间彻底蒸发、凭空消失了。

此时,张家屯就只剩下了破屋残窗、断梁蛛网,仿佛是一个早已被荒废很久、无人居住的残破废墟,谁又能想到就在目力可及之处,那个看似孤零零的、仿似一段矮树桩的小山峰上竟隐居着张家的所有人呢?

隐居在小山峰上的张家人改变了作息时间,他们昼伏夜出,在道士爷爷开垦出来的农田里种植小麦、山药、黄精等易活作物。成年男子则借由藤蔓、青葛编成的绳索,每三天外出一次,捕猎捉鱼、打探消息。

在这个无边动荡的岁月里,张家人以坚韧与努力,齐心协力使这个超然于凡世的小山峰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亲人们在小山峰上安然度过了半年时光,从未有人发现他们的秘密,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张家人甚至能在那里一直住到忘记世间的一切纷扰。

冬季是难熬的,张家的每个人都以最低食物供应,勉强撑过了隐居后的第一个春节。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时,希望也重回亲人们的心田,为了躲避可能的关注,他们依旧昼息夜耕,将山顶上的每一点儿土壤都充分利用起来。

春天带来了希望,家人们满怀希望的除掉草皮、挖掉草根,捡出碎石、平整土地,细细耕耘着得来不易的农田,眼看着绿油油的麦苗渐渐抽穗,每个人脸上都笑逐颜开,所有人都在期待丰收季节的到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鞋破正在落石滩。

一场狂风暴雨突如其来,瓢泼大雨伴随着狂风下了整整一天两夜,被亲人们寄予希望和快乐的麦田,在这场大雨中被冲得四零八落,不仅已经抽穗的麦子荡然无存,就连赖以生存的土壤也被冲刷掉一大片,至此,小山峰已不再适宜居住了。

在大爷爷一声长叹中,亲人们只得放弃了隐居于此、避开红尘的念头。

蒙古人早已渡过长江,天下再无桃花源,为今之计,张家人只能远远避开长江以南地区,逃得越远越好,经过再三谈论,大爷爷确定了三条逃亡之路。

大爷爷盯着碧蓝的天空看了很久,摇头长叹一声,将这场夺去亲人希望的狂风暴雨,归于上天对张家人不顾家国君父的安危而选择避世隐居的惩罚,因而,大爷爷和道士爷爷决定沿着南逃的大宋军民脚步,追随于大宋皇帝身侧,为大宋拼尽最后一丝气力、最后一滴热血,为生养自己的土地献出生命、死而后已,这是大爷爷为自己选择的一条必死之路。

第二条路则是一条生死之路。道士爷爷的师门居于武当山上,年轻时,道士爷爷曾随师父去过武当山,知晓那座山中有一个隐蔽之极的洞穴,足以使所有张家人避于其中,这本是道士爷爷为张家准备的最后退路,可是,谁也没想到大宋军队会败得如此之快速,蒙古铁蹄竟来得如此之迅疾。

现在,蒙古人已渡过长江,一路上烧杀掳掠,一刻不停地追赶着大宋小皇帝。

此时,举家北上无异于投汤抱薪、绝路一条,可是,道士爷爷却又不愿放弃那个绝佳的隐居之所,只因,他坚信只要能够避开蒙古人的搜捕,到达那里,张家的延续就必能得以长存。

最后一条路则是南逃巴蜀云贵。道士爷爷有师门长辈曾长时间游方于巴蜀云贵等地。据说,那里山多水众,山上林密草深,可藏百万之众而不为人知,只是,由此而去,一路上免不了艰难困苦、生死难卜,但那却是一条最稳妥的逃亡之路。

不能将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在大爷爷和道士爷爷的一致决定下,张家二十七户人需选出五户没有老弱幼儿拖累的人家北上武当山而去,其他二十二户则一起南逃巴蜀云贵之地。

北上武当山需要经过被蒙古人占领的土地,其中的危险自不必说了,稍有失措就有亡死之局,但那里有被道士爷爷证实过的安然避世之所;而南逃巴蜀云贵之地,虽可以避开迎面而来战火,可那里早被蒙古人占领了,想要避开蒙古人的视线,找到一个足以使张家人隐居的地方,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北上、还是南逃都存在极大的风险,也说不出那条路是正确的、安全的,在这只有今日活、不知明日死的现实里,还能奢求什么?就算前路是万千之险境,也只能咬着牙趟过去啊!

大爷爷和道士爷爷的计划虽然很好,却禁不住亲情的纠结,首先,大哥就不放心大爷爷和道士爷爷,他执意跟随大爷爷和道士爷爷一同追随大宋皇帝而去,大哥即去,大伯和大伯母自然也得跟去了。

最终,加上大伯一家人,共有十二户人家决定跟随大爷爷和道士爷爷,大爷爷百般劝阻无果,只得同意他们的请求。

剩下的十五户人家,除了确认我们一家北上武当山,三叔一家南逃巴蜀云贵之外,其他十三户人家按照北二南十一的分配方式,剔除有老弱幼儿的七户人家,剩下的六户人以抽取准备好的四长两短的草梗,决定了北上,还是南逃。

我的童年玩伴大勇叔家和福鼎哥家抽到了短草梗,他们两家将与我们一家人北上武当山。

就这样,张家人通过一场抽草梗的仪式,决定了各家未来的命运,也拉开了张家人于乱世中求生的序幕。

分别前,大爷爷曾专门叮嘱父亲在那个存放粮食的洞穴岩壁凿刻上‘武当’二字,大爷爷满心奢望我能回到家乡,遁寻留下的线索找去武当山、与家人团聚。

而当我真的站在那两个字面前时,岩壁上却只余下被岁月和流水侵蚀后的模糊轮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