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英国公 > 第68章 点拨毕懋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之极在快要进城时,问道:“毕大人。咱们现在的鸟铳,用火绳点火,可是遇到大风或者大雨等恶劣天气,就无法点火。这直接影响到了军队的战斗力。你对此有什么良策?”

毕懋康如实回答道:“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却毫无头绪。我也知道这限制了鸟铳的使用范围。如果真能解决,那必将是一件青史留名的事情。”

张之极点拨道:“我这些日子在神机营,也听到一些人在讨论火铳。有人说得很有道理。那就是既然火绳点火不能防风防雨,为什么不换一种能够防风防火的点火方式呢?我觉得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研究。”

毕懋康听了,说道:“这的确是一个研究的方向。可是哪种方式能够做到呢。这就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了。”

张之极鼓励道:“毕大人。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多想想,多试验,对你来说,问题不大。就沿着这个思路来做,定然能够成功过。”

毕懋康表示,自己会研究的。

张之极为了能够让毕懋康提前研究出燧发枪,才有此一问。要知道毕懋康发明燧发枪,那可是在崇祯八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三五年。整整十五年后。

张之极是等不了了。只能是先引出这个话题,让毕懋康思考,然后再逐步引导他往燧石上引。早日把燧发枪研制出来。

有人会说了,张之极既然知道,那就自己来做就是了,岂不是能名垂青史。何必要让给毕懋康呢。那不是多此一举。

张之极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只想让燧发枪提前出现,并不想抢毕懋康的成果。二是武器研发,十分复杂,张之极只是知道个大方向,至于具体的设计,那还得仰仗毕懋康。三是张之极不想引起大家太多的关注。冬季种出土豆,已经出乎大家的意料了。你再发明燧发枪,那就更不得了了。时间一长,人们就会怀疑你了。

最典型的就是东汉和西汉之间称帝的王莽。在现代人看来,王莽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是穿越者,而刘秀的出现,被认为是位面之子,专门来清理王莽的。

张之极可不想这么引人注意,被清理掉。

一行人进了城,直奔户部而来。这里还有己方五万两银子呢。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早点拿回来,还能早点做些事情。

这一次,李汝华在户部当差呢。

张之极带着人就来到了李汝华的办公之处。

作为户部尚书,朝廷大员。李汝华是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房间的。

通报之后,张之极只身一人进了屋,其他人都在外边等着。

张之极打心眼里是不愿意与李汝华打交道的。

因为双方现在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要不是为了熊廷弼练出一支可以与建州女真相抗衡的军队,他是不会来的。

户部尚书李汝华自然早已得到了属下的通报。

可是他见张之极进来后,也仅是看了一眼,然后继续批阅公文。

张之极进来后,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他只能说道:“李大人。打扰了。奉皇上之命,前来户部提取饷银五万两。昨日你不在,李侍郎说,必须得有你的命令,才能拨付。那边正是用钱之际,还望李大人抓紧拨付给我。”

李汝华没有接话,而是继续做事。

张之极只能是静静地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李汝华批阅完毕一沓子公文,才放下笔,活动了一下胳膊,说道:“世子。你先坐。皇上的命令,本官接到了。可是你来晚了。刚才拨付了辽东方面的饷银。户部暂时拿不出五万两了。如果你不着急的话,那就再等几天,等户部有进项,优先支付给你,你看怎么样?”

这是什么话。张之极顿时火气就上来了,说道:“昨日接到了宫里的消息,我就前来户部拿钱了。可是你不在呀。如果你在的话,那我就能拿到了。责任在你,你今日得给我把钱拨了。”

李汝华为官这么多年,什么人没有见过。他见张之极生气了,就安慰道:“世子。不要生气嘛。你我都是为皇上、为朝廷做事。户部的确是拿不出这笔钱。也不是仅你一家在等着。还有好几处要钱的地方,都在等着呢。有的都等了大半年了。我也想马上付给你。可是现实不允许呀。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户部的银库看看。看看老夫撒没撒谎。”

张之极听了,咬着牙问道:“那依李大人。什么时候能拨给我们这笔银子呢?”

“这个真不好说。这要看外边能进来多少。有没有紧急用钱的地方。户部办事也得讲究一个轻重缓急。对了。内帑不是拨给你们三十万两嘛。先用着。你放心,这笔钱迟早会拨给你们的。你就不相信老夫,也得相信皇上嘛。皇上答应的事情,谁敢抵赖,是不是?”

张之极看着如同臭无赖一般的李汝华,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说道:“李大人。人在做,天在看。卑职自认为做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你既然是这个态度,那我还真没啥可以说的了。你好自为之吧。告辞。”

说完,不等李汝华说话,转身就离开了。

李汝华见张之极这么生气,那是非常高兴。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端起了茶杯喝起了茶水,好不惬意。

张之极知道,这五万两银子,短时间内是无法拿到了。

自己去找天启皇帝说理,也定然是无济于事。

作为在官场浸泡这么多年的人,李汝华早已经把各种情况,以及说词,全都想好了。

因此,他才敢在张之极面前,如此肆无忌惮。

现在看来,张之极在现代翻阅明史资料的时候,也只是对党争有一个粗浅的理解。

这次亲身经历,使得张之极充分认识到,党争对大明朝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熊廷弼远在辽东,干的好好的。就被朝廷这边的党争牵连,硬是辞了官。

而袁应泰一个水利专家,就是因为获得了朝廷的青睐,就可以担任辽东经略。

自己对辽东局势的担忧,可以说,说得非常明白了。可是就是因为与他们不是一派的,直接就给否定了。

而自己打算在京营练出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军队,他们不但不支持,还给下绊子。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