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秋十月的某个午后。

天色阴郁,吃饱喝足的李存孝,从映秀镇出发,向小金县达维镇开进。

可以和国道318媲美的中国熊猫大道两旁,开始出现了疏疏离离的红叶。

道路顺着一条小溪延伸,溪水虽然不多,但却湍急。

来过无数次,看过了这里春夏秋冬风景的他,还是放慢了车速,或远眺或近观,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李存孝就跟着同村一个远房的亲戚学画画,画的唯一内容,就是落日后的远山。

最后,学画的结果,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连同“滚铁环”、“背风筝”、“逮黄鳝”等等儿时的爱好,丢得一干二净了。

但是,对大山的喜爱,却深入骨髓!

多年以来,但凡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比较出名的山,他都会抽出时间去转一转,哪怕是在山脚下看一看,坐一坐,也会心旷神怡,心满意足。

就像信佛的人,看到寺庙就会进去拜一拜。

去年年底,他接到了小金县达维镇一个旅游宾馆的门窗工程。

进山,就成了他乐此不疲的业务。

“达维”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石碉”。

达维镇,一个靠近中国熊猫大道的山沟小镇,因为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而出名。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红4团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红74团在达维会师,6月14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核心领导在此开会,伤兵满营的疲惫之师,在这里得到了休养和治疗。

小镇距离成都230多公里,其中中国熊猫大道140多公里,一路上要经过四姑娘山风景区和巴郎山隧道,沿途风景秀丽,四季山色各异。

这次达维之行,是工程扫尾收方,估计以后再来的机会就少了。

加上独自一人出行(其他人员已到现场),所以下了成灌高速,他就在映秀镇停车,步行到虽数次经过,但却从未参观过的映秀地震遗址,献了一束菊花。

映秀地震遗址,作为“中国红色教育基地”,免费向世人开放。

遗址内,残垣断壁,历历在目,青松翠柏,静静肃立。

整个园区,除了讲解员的轻声细语,没有嬉笑打闹,没有交头接耳,就连脚步声,都带着一丝严肃。

从遗址出来,李存孝又徒步上山,到5.12地震遇难者的墓前拜了拜。

虽然14年过去了,当年萧煞惨烈的景象已经一扫而空,但看到满墙遇难者的名字,还是不免一番唏嘘!

下到山脚,路边一排餐馆,家家都冒出让人垂涎的味道。

果然,美食能带给人愉悦。

出门在外,一个人吃炒菜,要么浪费,要么无法满足味蕾。

小吃,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个锅盔夹凉粉儿,一两牛肉面,再夹一筷子老板娘亲手做的大头菜,既有口福,也能果腹。

以前进山,为了赶时间,下高速后就沿着中国熊猫大道继续走,午饭通常在四姑娘山镇吃,如果时间允许,一脚油门就到达维镇再吃。

今天在映秀吃了午饭,显然是没法上工地了(工地离达维镇还有10多公里山路),那就一路上溜溜达达,走马观花吧。

在要过巴郎山隧道之前,他还停车靠边,小了个便,给这片连绵起伏的大山,尿了一条念想,留下一点养分。

小金县藏族居民52%,其他民族居民48%,是名副其实的藏区。

近几年,国家支持,政府给力,藏区的国道、省道,甚至县道乡道都在拓宽和维护中,四通八达,平整宽敞。

穿过巴郎山隧道,下山就是四姑娘山镇,受季节影响,镇上游客和车辆稀稀落落。

四姑娘山,因四座端庄秀丽、俊俏挺拔的山峰而得名(幺妹峰、三姐峰、二姐峰、大姐峰),最高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峰顶终年积雪。

四姑娘山镇到达维镇只有20多公里,公路在山脚下,顺河蜿蜒,地势起伏不大,但弯道不少,特别是好几处“回头弯”,不熟悉路况的司机,都会收住油门,小心驾驶。

过了四姑娘山镇,夜色降临,阴郁的天空还飘起了毛毛细雨。

李存孝打开了夜行灯,控制了一下车速,前面会有几个“回头弯”。

过弯不占道,这是这么多年来,他山路行车的原则,毕竟有那么多血淋淋的车祸警示。

开了十几年的车,各种违章,他都有。

但是“喝酒打死不动车”、“高速不占应急道”、“挪车也扣安全带”。

他都不折不扣的坚守。

特别是“挪车也扣安全带”,次次都会被朋友、同事、熟人嘲笑是“找小姐,学英语——假正经”。

尽管他多次给他们科普:哪怕车速只有40公里\/小时,在发生碰撞时,如果没有安全带,人体受到的冲击,也相当于从二楼扔下50公斤的重物砸在身上;在发生车祸时,安全带对人体的保护是90%,安全气囊对人体的保护是5%,剩下的5%,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没人信!好吧,我信。

和一辆对向的大货车会车后,他开过了第一个“回头弯”。

电话响了,工地的工人问他什么时候到,等着他一起吃饭,他回了一句:“马上到,达维老饭店,青稞酒走起”。

山上工地条件简陋,工人们住还可以将就,吃就委屈了。

虽然有油水,也能吃饱,但是抽烟受限,喝酒不准(怕酒后惹事)。

所以每次他进山,都会在达维老饭店和兄弟伙些“打牙祭”(四川话,吃大餐)。

刚刚挂了电话,后面传来一阵鸣笛,一辆咖啡色的五菱车从他的车边疾驰而过。

“当地人就是提劲(四川话,得瑟),下雨天,弯道都不减速”。

他嘴里嘟啷了一句,看着五菱车尾灯消失在转弯处。

过了这个小弯,前面就是一个“回头弯”。

刚才那辆五菱车已不见踪影。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在寂静的山沟异常清晰。

“遭!出车祸了”!

他加了一脚油门,车子到了“回头弯”处。

在“回头弯”的正前方100多米处,是一条小河。

他看到,五菱车擦着旁边的一棵小树,一头栽在了河里。

估计是五菱车刚才过“回头弯”时,车速太快,路面湿滑,车子失控,冲出了道路。

路面和小河落差不大,五菱车冲下去的时候,占了三分之二的河道,屁股还翘在河坎上。

李存孝赶忙靠边停车,打开双闪,跳下车子,顺着五菱车冲下去的轨迹,向出事点跑去(在道路和小河之间的100多米,有当地人种的庄稼,所以顺着车的轨迹下去最方便)。

五菱车头冒着白烟,应该是水箱撞坏了。

驾驶位是一个汉子,三十来岁,安全带还在身上,脸色卡白,嘴唇哆嗦,没有外伤。

副驾位是一个女性,看不出年龄,趴在已经破碎的挡风玻璃前的副驾上,显然没戴安全带。

女人没有反应,看来是被挡风玻璃撞昏迷了,头上的血已经流到了副驾台上。

“你有没有事?快,赶紧救人,她受伤了”!

看着六神无主,手忙脚乱,半天解不开安全带的汉子,李存孝大声急喊。

驾驶位的车门因为撞击已经变形。

幸运的是,变形的车门向外裂开,有一条拳头大的缝,车头搁在水里。

李存孝没法上去开车门,只好把住后车门的把手,调整好重心,用左脚狠踹前车门。

车里的汉子看到有人帮忙,情绪稳定了些,安全带解开了,带着哭腔用藏语喊着女人的名字,想要把她抱起来。

“先把门打开”!

站在外面踹门的李存孝,由于使不上劲,踹了几脚都没把门踹开,急得大喊。

汉子开始清醒,转身面对车门,左手抓紧靠背,右手握着方向盘,双脚用力向车门蹬去,不愧是康巴汉子,“啪嗒”一声,车门开了!

“搞快下来,从这边救人”!

李存孝伸出左手,把有些摇摇晃晃的汉子拉上了河坎。

绕过车尾,两人来到车的右边。

“下河,弄开车门,先把她抱出来”。

由于车身占了三分之二的河道,本来水流量不大的小河,在这边堵起了齐腰深的水(尽管是平缓的河谷,但落差还是比平原大得多)。

汉子一个大跨步跳进水中,就扑向车门。

李存孝来不及多想,鞋都没脱,也跳进水里。

大山里的水,一年四季都冰冷刺骨。

十月份,这里已经开始烤火穿棉衣了。

一阵冰冷袭来,李存孝冻得牙壳子拷邦(四川话,颤抖的意思)。

副驾位的车门变形不大,但因为水位上涨,要打开,还是比较费力。

汉子拉着门把,全力摇晃了几下,门一点一点开了。

由于担心打开的车门被水冲来关上,李存孝站在汉子身后使劲把住车门,给他留出救人空间。

女人还在昏迷中,汉子想把她抱出来,但操作空间太小,使不上劲,水已经漫进车里。

汉子双手从女人腋下穿过,先把她拉起靠在座椅上,转过身,把她的双手搭在肩膀上,反手在她的屁股上用力,把她背到了背上,一步一步朝河坎走去。

李存孝跟在后面,冷得浑身发抖,扶着车身准备上河坎。

汉子抬起左脚踩在河坎上,腾出右手,按住车身一用力,右脚也上了河坎。

就是这用力的一按,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五菱车本身就承受着上游的来水压力,汉子这一按,车身失衡,车头一歪。

被堵了半天的河水,蜂拥着,挤开已经失去重心的车头,喊着“哗哗”的口号,向下游奔去。

李存孝哆嗦的身子一晃,右手抓向已经侧翻,离开水面的右前轮,手一搭上光滑的车轮,轮子就向前转动。

重心完全失衡的李存孝,仰面倒在了水里,惊慌中还没来得及呼叫,冰冷的河水就钻进了他的口鼻。

“唉呀”!

就在汉子回头发现异样,想要下河救援却不知道该把女人放在哪里的愣神间,汹涌的河水已经拽着李存孝向下游奔去。

“嘭”!

一阵巨痛从后脑勺传来。

李存孝抓空的双手僵住了,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脑海里浮现出腿残的老妈、全盲的老爸、刚刚谈恋爱的女儿。

还有,曾经对不起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