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天十文钱?”覃三娘皱眉看过去,那房顶上的几个匠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也没什么保护措施,这活儿不好干呀!

首先,他们要把坏掉的瓦筛选出来,破旧的地方再添补上新的瓦片,比重新盖一遍屋顶还要麻烦几分!

“东家,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咱们可以少给点儿,或者就不包饭了?”看到覃三娘皱眉,郭二急忙说道。

现今,大根、二根的工钱也不少,可不能因为这点子事儿就把差事给黄了,此时他又觉得自己想的太少,唯恐好心办了坏事!

“你想多了,我只是觉得这个活儿不好干,十文钱一天乃是我占了便宜!这样吧,工钱涨到一天十五文,包中饭!”覃三娘一锤定音。

反正这钱也不是自己的,节省一些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克扣人家的辛苦钱。自家那边盖房的工人还一天十二文钱呢!也管饭,还有荤菜!这边郭二几个汉子,估计也不会做什么好菜,能吃饱了就不错了!

郭二一愣,听懂了覃三娘的意思,高兴的都快要跳起来了!不过他如今做了管事,要稳重、稳重…

“好嘞,东家,就按照您说的办!若是大伙儿知道工钱这么多,可得好好地把活儿干完!”修缮这些屋顶,少说也要半个月,这半个月的收入,就够大根娘看病了!

当然,作为管事,郭二也要好好监工,若是工程质量不好,他可没法跟覃三娘交代。

之所以选择大根爹,除了他们几个一起长大的情分,也因为他家他知道,大根爹是个非常认死理儿的匠人!虽说干出来的活儿不能十全十美,但是一定会做到自己范围之内的最好,坚固的很!就他家那泥坯房,据他老娘说,就是大根爹给造的。看看!这都过了二十多年了,还是一样的结实!

“你那几个兄弟呢?”来了这么久,竟没看到他的跟班儿,覃三娘不由出声询问。

“哦,大根还有大壮几个,去街上招人去了!咱们这里一共是二十五人,小娃儿干不了多少活计,能干活的人其实一半都不到。这么大的院子,光是杂草就够他们忙活十几天的。”郭二想着,能省点儿是点儿,这些流落街头的人本来就没饭吃!

几人一合计,便开出条件,过来做工顺带包饭,对流民来说可不就是天大的好事儿?哪里还有有不应的!这样他们也不用出工钱请人了!

“行,你办事我放心,只是人一多的话,管理起来恐怕要费些心思。午饭的话,咱们一般是吃什么?”

“午饭我让我阿娘还有狗蛋儿他娘,蒸了高粱饼子,一人两个,小孩子一个,也够他们吃的了!”郭二说道。

这高粱饼子也是很精贵的,这么多的人,一顿得下去好多高粱面儿呢!他想想都心疼,幸好是覃三娘的银子,否则他是花不起的。

这要不说嘛,做慈善也得有资本!

现如今,他可是打心眼儿里佩服覃三娘,知道她之前也是做的小本买卖,虽然挣钱,可现在天气暖和了,手套和暖耳也不能卖了,总不能把之前挣得银子全都嚯嚯了吧?!

若他有这样的败家娘们儿,说不得得打一顿,也就是东家是个寡妇,没有男人约束,这才如此肆无忌惮,不过你把银子留给儿孙不成吗?

如此想了一番,郭二觉得自己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所以,他只能用佩服两个字来形容了!

高粱面饼子差了点儿,但也还是不错了,覃三娘不会认为她应该让大伙儿都吃上白米饭和馒头,人呀!贪心不足蛇吞象!她不是冤大头,也不想都养一些白眼儿狼,至于以后,能吃馒头还是喝粥,全得看他们的表现!

“嗯,也不错,那就辛苦你阿娘她们了。两个高粱饼子嘛,有点儿少了!特别是那些干苦力活儿的汉子,怕是不够。这样吧,你请来的匠人,一顿就给四个饼子。

能干活儿的人呢,划分区域给她们干,能完成任务的,就给三个饼子,完成不了的就给两个,至于小娃还是一人一个。晚上也不能不吃,就熬点儿粥给大伙儿喝吧!

被褥之类的也要买些,夜里还是有些凉,若是着凉了还要给她们请郎中看病,不划算!”

无家可归的这些人,看着虽然可怜,但人性复杂,这里面也并非没有偷奸耍滑之辈,分工明确,按照功劳多少进行分配,更有利于维护老实本分人的利益!

覃三娘这样交代着,郭二便赶紧记下来,这些都是管人管事儿的方法,比他之前知道的那些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还有,你阿娘几个做饭的妇人,也是付出了辛苦的,咱们也按照帮工来算,若是她们以后想来善堂做饭都要优先选择的。

帮工的话,一天就十文钱吧,中午也包饭,你回去跟她们说一声。做饭务必干净,也尽量做到分配一致,不患寡而患不均,省得再出什么幺蛾子。”

自家阿娘她们竟然也有工钱?郭二真是又惊讶又感动!

“东家大气!我替阿娘她们谢谢您嘞!”

“行了,你也别贫嘴。手里的银子还剩下多少?够不够?这做账的事情就麻烦你自己了,不过账目要清楚,等过些日子流水账多了,我交给你一些新的记账方法。”现今的账目,覃三娘真是看得费眼,用她那个时代的计算方法就好多了。

“东家您放心,我郭二虽然以前是个混混儿,但也是言出必行,一个唾沫一个钉儿的!在我这里绝对出现不了假账!否则任凭您处置!”郭二赶紧表忠心,他还要跟着覃三娘发展壮大呢,还能学会新的记账方法,那些账房的绝学都是不外传的。工钱给的多,还能学东西,傻子才走呢!

“东家,这是剩下的六两银子。去办理过户花了二两银子,我又做主请那主薄跟班儿吃了个饭,花了一两银子,还有一两银子,我便又买了些高粱面儿。”郭二将剩下的银子递给覃三娘,并将银子的用途一一道来。

覃三娘未收银子,道,“这些银子你先拿着,平日里的除了高粱饼子,也可以买些时令青菜,给大伙儿添点儿菜,光啃饼子嘴里没味儿。另外,这几日的工钱你还要给大伙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