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64章 佛狸帐下花木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回抓了大夏国主,是个大功,可惜没奚斤啥事。自己是主帅,就自己没功,这哪是面子问题,这回脸都没了,奚斤得多郁闷。老天还算厚道,又给了奚斤一次机会。

赫连昌还有个弟弟赫连定,在平凉登基,延续了大夏的香火。这回不用动员,奚斤提兵就去攻打平凉。

这回一抬腿,连犯三个错误,别说争回脸面,差点把命给搭进去。第一个错误:冲动!气头上做的决定,能遂心吗?第二个错误:固执!甘肃这地方,不但坑坑洼洼不好走,而且水草分布不均。于是助理跑来建议:“走大道比较近,但没吃没喝,就算能到平凉,估计也得搭半条命。不如绕道沿河边走,路是远点,但有吃有喝,饿不着。” 这建议多好,可奚斤听不进去,还是好面子。

第三个错误:不体恤下属!奚斤选择走大道,不但容易暴露,还得忍饥挨饿,最关键的是没水,这谁受得了。跟着这种领导,不但士兵受累,连战马都得受累。于是有个小兵挨了训,就开小差,当了叛徒。跑去赫连定那里,把这边情况全抖了出来。

赫连定没事偷着乐,乐完后就去打埋伏,这回老天都没法帮忙,奚斤被活捉,手下将士要么战死,要么做俘虏,能逃出去的没几个。

奚斤还算幸运,命是保住了。旁边的西秦就没那么幸运,跑来打赫连定,不但没打赢,国家还打没了。

西秦是个小国,敢去惹赫连定,纯粹是拓跋焘使的手段。公元430年,西秦眼看着北魏灭了大夏,就去依附北魏。拓跋焘也大方,把平凉划给了西秦。可平凉在赫连定手里,得自己去拿,为了给西秦壮胆,拓跋焘还鼓励一句:“加油,我看好你吆!”

就冲这份信任,西秦也得干。于是西秦连城管都拉上了,举国去打平凉。没想到城管不抗揍,还连累整个队伍的实力,攻城战转眼就被打了反击。西秦赶紧撤兵,赫连定一路紧追,直接追到西秦家里,西秦灭亡。

赫连定连胜两场,心就膨胀了。觉得平凉地盘太小,就想抢了北凉的地盘,好壮大实力。

北凉跟西秦一样,是个识时务者,谁强依附谁,但地盘比西秦大好多,是个扩充实力的好地方,所以膨胀的赫连定就想吞掉这地方。可这次,都不用北凉抵抗,半道上杀出个吐谷浑,打了赫连定的埋伏。

公元432年,吐谷浑活捉赫连定,送去北魏后就被砍了,大夏就此灭亡。

吐谷浑也是鲜卑人,祖籍在辽东,早在西晋时期就迁徙到甘肃、青海一带。但一直没立国,始终以部落形式存在,谁强就依附谁。就因为低调,所以寿命很长,坚持到了唐朝,部落才被打散。因为没立国,所以不算亡国。后世给个低调的称呼,叫做“退浑”。

大夏灭亡后,拓跋焘派人攻陷了平凉,好面子的奚斤才被解救出来。拓跋焘也没为难他,就降职、处分、挨顿训。倒霉的奚斤,当初拿下长安觉得没面子,拿下天水还觉得没面子,随后活捉赫连昌让奚斤更丢面子,为了这点面子,把自己折腾成了俘虏,人生何苦这样!

奚斤被抓的时候,拓跋焘正忙着谋划柔然的事,根本顾不上奚斤。在拓跋焘眼里,柔然才是大患,要不是赫连勃勃突然病亡,拓跋焘都不会去打大夏。

等到大夏被打成残夏,拓跋焘又把目光盯向柔然,这一次,拓跋焘要把柔然连根拔!

公元429年四月,拓跋焘在南郊治兵,打算再次征讨柔然。这次目标很明确,是要连根拔,之所以选个农忙季节,就是要趁对方忙农活,搞偷袭,兵法上叫做“出其不意”。

这次征讨柔然,无论规模、战法、效果,都堪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何况皇上拓跋焘亲自带队,规格上比霍去病高了许多。出发时兵分两路,长孙翰从西道穿越大鹅山,拓跋焘从东道穿越黑山。随后,两路大军在柔然的王庭汇合。

等大军逼近王庭的时候,柔然人还在放马、聊天、晒太阳,既无防备,也没觉察,纯属心大。等到发现敌人,再仓促抵抗,根本经不起北魏铁骑的冲击。双方一交手,柔然就散了,四下里遁逃。随后,北魏展开方圆几千里的搜剿,除了没搜出来的,大部分都成了俘虏,还有一小部分跑去霍霍欧洲人了。此战之后,柔然跟匈奴一样,再也掀不起大浪,成了偷鸡摸狗的小毛贼。

回城的路上,拓跋焘又转向贝加尔湖,把盘踞在那里的高车部落也给灭了,据说俘获人口三十多万,牛马上百万,全部内迁。

这次战争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都是拓跋焘亲手抓,可最后扬名的却不是拓跋焘,而是随军出征的一个小兵,这小兵也算是奇兵中的奇兵。

这小兵不是别人,正是脍炙人口的传奇女侠花木兰。之所以能成为热点,是因为当时不招女兵,花木兰是偷偷摸摸去的。为什么不招女兵,看看花木兰扛的行头,拿的兵器,再骑上战马“朝辞黄河边,暮宿黑山头。” 就这日行千里的运动,就该明白了。

由此猜测,花木兰有可能是个少数民族美女,而且身强力壮,武功盖世,关键人家是替父从军,真心感人。所以木兰从军这事曝光以后,迅速在民间传播,火遍大江南北。

当时的皇家乐师跟狗仔队一样,专门在民间搜索热点,于是就把花木兰的传奇经历编成了乐府诗,就是那首着名的《木兰诗》,后来被南朝陈的僧人智匠收录在《古今乐录》里。

诗中的花木兰有可能是个艺名,因为木兰低调,选择功成身退,不愿留名。木兰从军就发生在公元429年北魏征伐柔然的战争中,这次战争是奇兵奔袭,征招比较急迫,所以才会有“军书十二卷”这一说,可见那个时期根本不训练,不磨合,都得靠平时在家练,所以古人尚武也是被逼出来的。

收到军贴后,木兰就开始发愁,就老爹那腿脚,去了都得是炮灰,可军令如山,必须得去。想一晚上,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于是第二天,东西南北跑市场跑个遍,买了一堆行头。

这次置办行头透漏出三个时代特点:市场规划不错,民间商业运作不错;木兰家境不错,至少有钱置办这些行头;民间的尚武精神,这种征兵模式,不练两手,去了也不扛揍。

再看征兵特点,是按户抽丁,挨家挨户要人,所以上阵的不是父子兵,而是乡兵,大家都是同乡,都会互相照应,这也是木兰能够隐藏身份的原因。而且乡兵战斗力很强,当年管仲练的兵就是乡兵,提三万乡兵就能帮齐桓公称霸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