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祁镇把王骥的奏报拿到朝会上讨论。果不其然,朝中大臣分为了两派,一部分主张在关西与瓦剌决战的“鹰派”。但是大部分官员都是主张没必要硬刚瓦剌的“鸽派”。双方又是在朝堂上互喷口水,激烈的交换意见。

“鸽派”认为在关西作战,后勤压力太大,而且就如此漫长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大兵团作战。并且关西七卫对大明来说价值已经不大,大明无需为这些“部族拼多多”拼命。朝廷可以让这些“部族拼多多”内迁至甘肃镇。把那个“不毛之地”让给也先算了。

“鹰派”则认为,本来蒙古人就占有地理优势,如此漫长的边境,他们想在哪出兵就在哪出兵。北方还有长城防线的制约,相对还能应付。一旦关西成为了也先的跑马地,也先就可以从容的发兵西宁卫,明军驻防的面积就又会增加。

按“鹰派”的推算,如此这般的话,明军必须在西宁为增加至少两万的守军,还要修筑无数的堡垒进行防御。这无疑就是在给国家财政增加负担。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听着台下大臣,你一言我一嘴的讨论,提出的都是意见,却没人能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皇上也很无奈,这大朝会开来就是毫无意义,除了给自己增加不愉快,拿不到任何的结果。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内阁。这一次内阁的意见却是出奇的统一:要打,一定要打,不打睡不着。

原因很简单:也先的战略目的很明显,既然如此那一定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但是在“大打”还是“小打”上,内阁也很统一,他们都只支持“小打”。理由也很简单:关西七卫不具备大兵团作战的环境。

而且邝埜还在地图上把抵挡也先的地方都指出来了,那就是以罕东左卫(敦煌)与沙洲卫为据点,在卜隆吉河(疏勒河)一线防御也先。只要明军能在卜隆吉河击溃瓦剌,让也先重回北方主战场,这次军事任务就算成功了。

朱祁镇欣然接受了内阁的方案,皇上也知道在西北打仗的难度。一旦确定了方案,那就要安排具体战术了。虽然任务只是阻挡瓦剌,但是朱祁镇还是想好好教训一下也先,皇上准备把陕西行都司指挥使司的几个猛人给凑在一起,给也先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骥手下机动部队只有三万,很显然是不能够完成任务的。朱祁镇赶紧下令,调西宁卫指挥使祁贤率六千兵去罕东左卫驻守。这位祁贤哥就是第一位猛人,他不但人猛,祖上也很猛。因为祁贤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祖上是元朝勋贵,世守西土。

家族归顺大明之后屡立战功,于洪武六年授世袭西宁卫副千户。永乐十一年,被永乐皇帝赐姓“祁”,为大明世代守护西宁。祁贤是这个功勋赫赫的土族西祁第三代土司,正统七年受命赴阿端、曲先诸卫,安抚各部首领,招抚各族部众,升西宁卫指挥使。

第二位猛人凉州卫指挥使杨斌,永乐时期的勋贵,父亲杨胜随朱老四五征漠北。世守河西,号称明朝版的“杨家将”。杨斌带着儿子杨威,率五千兵驻守沙洲卫。

压轴的猛人当然还是蒋贵,朱祁镇命蒋贵率主力三万人,出嘉峪关,前往瓜州驻守。三支明军护卫犄角,驻守在卜隆吉河以南。王骥则亲自前往赤斤蒙古卫,督办粮草。明军的战斗序列已经形成。

前线由甘肃总兵蒋贵全权指挥,后勤有兵部尚书王骥全权督办。这种高端局,不像打南方的那些南蛮,大明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敢开团。除了明军的四万兵马,“抱团”六卫也拿出了压箱底的三万大军,准备与大明一起跟也先玩命。

这三万大军可谓是什么民族都有,其中有沙洲卫的蒙古人,也有罕东左卫、曲先卫的藏族人、阿端卫的畏兀儿人(裕固族),还有从哈密卫不愿跟蒙古人合作,向南徒迁的回回人。完全就是一个关西“铁锅炖”。

这些民族已经在关西杂居多年,过着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生活。本来跟着大明做做生意什么的也挺好,谁知道天降瓦剌。打破了关西的和平稳定,这帮人愿意跟着大明一起抵抗也先的心是好的,就是这战斗力嘛,估计够呛,但是看起来还是挺唬人的。

大明一把甩出了四个二,瓦剌也不得不拿出一对王的诚意。

这次除了也先的瓦剌本部出了五万骑兵,他还拉上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吐鲁番部、朵豁拉特部的三万步兵。也先答应了东察合台汗国,一旦占领了关西七卫,瓦剌会将西边靠近他们的阿端卫和曲先卫送给东察合台汗国。

十月初瓦剌的联军在哈密卫集结完毕,也先一声令下,大军开始向南行军。

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明军与也先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往深了说,也先的军队,都是蒙古人,东察合台汗国也是蒙古人。唯一的区别是,东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渐定居下来。

而明军这边,除了王骥手下四万明军。剩下那三万关西联军,有没有一种奥匈帝国的既视感。关键是他们还不是集体出动,罕东左卫、沙洲卫的军队协助明军守城,真正跟着蒋贵驻扎在瓜州的只有曲先卫、阿端卫的一部,加上徒迁的回回人,一共一万多人。

这里就看出了明军的被动。也先的蒙古军队可以肆意攻击明军驻防的地区,也可以绕道袭击明军没驻防的地区。反正也先一定是占着起手的一方,而明军的步骑兵军团,无论从补给还是机动上,都不可能达到瓦剌军团的高度。

十月中旬,瓦剌的先锋已经出现在了罕东左卫附近。双方在卜隆吉河南岸都发生了前哨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明军,蒙古人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但是仅仅几次前哨战之后,这些瓦剌的前锋也消失不见了。自从也先出兵之后,这八万的瓦剌联军,就像消失了一样。

驻在瓜州的蒋贵让斥候深入卜隆吉河以北百里的地区进行侦查,都没有发现瓦剌联军的影子。这让蒋贵的内心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