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秉是带着一队锦衣卫到的宁波,宁波知府郑恪一看见来处理案子的竟然是李秉,而且还带着锦衣卫,瞬间菊花一紧。

都知道李秉这人刚正不阿,皇上派这人来,几乎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次对于宁波府的这个军火走私案必然是要从重从严了。虽然这件事跟自己没关系,但是谁知道李御史最后会不会给自己定一个监督不力呢。

两人一见面,知府大人竟然先躬身行礼,搞得李秉还有些不好意思,“李御史从京城前来路途颠簸,我已经为李御史安排好了晚宴,还请李御史赏脸。”

“感谢知府大人对下官的照顾。就不劳烦知府大人破费了,我在府衙对付一下就行。明日还得审案子呢。”

“定海卫走私军火一事,也是在黄御史查明究竟之后,我才知道的。为了配合李御史,我已经把定海千户所的吴千户和定海卫兵器局的刘管事给下了狱,就等李御史明日提审了。”郑知府赶紧撇清自己的关系。

“反正人已经下狱了,明日一审便知。下官相信郑知府一定是个勤政爱民、公正廉洁的好官。”

郑恪一听,总觉得李秉阴阳怪气的,心里更紧张了,他擦了擦额头,说道:“作为地方父母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秉看着郑恪紧张流汗的样子,心里反而还对他放心了不少,如果这郑知府也参与其中,必然是要想尽办法搪塞自己。郑恪现在这么紧张明显的就是怕自己受牵连。

不过这事理论上是军队中发生了腐败现象,作为地方行政官员,他们的手也伸不进军队里。他盯着郑知府看了看,拱拱手,就走进了衙门里。身后一队锦衣卫也跟了进去,郑恪站在衙门口,看着眼前的锦衣卫瑟瑟发抖。

第二天开审,一切都很顺利,毕竟证据确凿,这仓库的里少了将近一百二十把火枪。他们再补充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补齐这么多的亏空。

其实这个案子并没什么好调查的,浙江巡按御史黄文政上书的时候,已经是收集完了证据。宁波的海商黄润贿赂卫所的军官和兵器局的管事,把仓库里的火枪和火药偷运到日本贩卖,这已经是板上钉钉做实了。

对于宁波的文官集团,卫所的这些军官参与走私,其实损害的就是当地文官、士绅的利益,所以整个庭审上,几乎没有一人帮着被告几人说话。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黄润逃到了日本,朝廷没办法抓捕。不过据定海千户所的吴千户说,黄润他们这些商队,在九州岛的南部一个叫屋久岛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中转站。那就是海商们和那些倭人的交易地点。

李秉这才意识到,看来这帮海上生意做的大呀,竟然在日本都把港口建好了。为了戴罪立功,吴千户把自己知道全说了,这黄润虽然人在海外,可是他的家人都在奉化县老家。

事不宜迟,李秉赶紧命人把黄润的家人给控制了起来,同时修书一封,让其他的海商跨过东海去屋久岛找黄润,顺便把信给他。李秉的意思很明显:你乖乖的回来,咱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该杀杀,该流放流放,别祸害了家里人。

自从知道吴千户和刘管事被抓了之后,黄润就一直待在屋久岛上。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实在不行,他就去投奔倭人。就在黄润那边还在左右纠结的时候,李秉的信到了。信的内容很简单:看在家里人的份上回来吧。

这下还有啥可以纠结的呢?在日本,黄润在屋久岛打个喷嚏,萨摩藩的岛津忠国都要感冒。不过“宁做倭人匪首,不做大明舔狗”的梦想,在李秉到达宁波府的那一刻就破裂了。黄润带着自己的船队老老实实的回到了宁波港,然后就被下了狱。

黄润把自己的发家史来龙去脉都给李秉汇报了一遍,那基本就是一本《大明律》中,除了书皮什么都犯过。作为都察院的御史,李秉是公正的。结果简单直接:

这吴千户和刘管事就等着秋后问斩吧,黄润当然还是喜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套餐。而且他的家人还有那些船员和合作伙伴,则是统统发配西北充军。

李秉把“宁波军火走私一案”的结案文本发回朝廷,就等皇上签字画押了。

朱祁镇在派李秉前往宁波府的时候,的确很生气,但是没多久皇上的气消了,平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突然想到:这件事情能被巡按御史发现,很显然就是因为干这个的人太多,而且事件的起因还是他们内部竞争产生的恶意举报。

平静过来的朱祁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既然这个“源”已经开了,要想堵上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朝廷要颁布禁止法令很容易,但是谁能保证这就一定禁得住呢?一旦贸易重新回到地下,朝廷就更难监管了。

这就如同大明开国之后实行的禁海政策,禁是禁不住的,不如开港之后,朝廷加以管理。想到这,朱祁镇又觉得这件事不应该从重处罚了。过度严厉的管理,有可能会让这么多年来的正常贸易受到打击。

李秉去了一个多月,朱祁镇就收到了审理结果,至于惩罚方面皇上看都没看,反倒是对于这个叫黄润的商人的描述很感兴趣。这帮海商还真会动脑子,居然在日本还搞了一个小岛做生意。

当朱祁镇看到黄润卖一把火枪给倭人最高卖到五百两银子的时候,连皇上都对这个商人高看了一眼。大明一把火枪的造价不足七两银子,拿给这帮奸商一弄翻了七十倍,这哪是走私啊?这不是纯纯的诈骗嘛。

当年郭敬在大同走私火铳、盔甲给瓦剌人,换的那点银子连出厂价都不够。哎~这帮奸商确实要比没文化的太监懂忽悠啊。

不过这做贸易,也不能这些商人们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呀。朱祁镇思索着对策,把这火枪卖给倭人,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倭人对大明的威胁,比起瓦剌几乎就是三体人和草履虫的差距,只是朝廷不能让这些商人肆意妄为啊。

突然皇上智慧的火花一闪现,朝廷不如设置一个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把这个机构安置在商人们海外进出口商品的港口,无论是卖与买,都必须经过官方的监督。